高中物理高考受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重力(萬有引力):所有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即重力的作用。
2. 支持力:物體在支撐面上產生的壓力。
3. 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并擠壓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一種阻力。
4. 拉力:繩或彈簧對物體的拉力。
5. 牽引力:例如,汽車、自行車等在行駛過程中,車輪受到的使輪子由不動變為滾動的力。
6. 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對與之接觸的物體的吸引力,彈力是接觸力,彈力的有無要通過彈力作用的兩物體接觸面來判斷。
7.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在受力分析時,通常需要將物體受到的每一個力都找出來,并畫出受力分析圖。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
題目: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20N、方向與水平面成30度角的拉力作用,物體靜止不動。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
分析: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物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根據題目描述,物體受到三個力的作用:拉力、重力、支持力。
1. 拉力:大小為20N,方向與水平面成30度角。
2. 重力:大小為50N,方向豎直向下。
3. 支持力:由于物體靜止不動,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
接下來,我們需要分析這些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找出哪些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哪些力是阻礙物體運動的阻力。在這個問題中,拉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而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運動的阻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列出物體的受力分析圖:
1. 拉力 T:大小為20N,方向與水平面成30度角。
2. 重力 G:大小為50N,方向豎直向下。
3. 支持力 N:由于物體靜止不動,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
4. 摩擦力 f:需要求出。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正壓力 N 和動摩擦因數 μ 決定了摩擦力的大小:f = μN = μmg。其中,μ 是動摩擦因數,m 是物體質量,g 是重力加速度。
已知拉力 T 和重力 G 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求出正壓力 N 和動摩擦因數 μ 的值。然后根據正壓力 N 和動摩擦因數 μ 求出摩擦力 f 的大小。
解得:由于物體靜止不動,所以正壓力 N = 50N,動摩擦因數 μ = 0.4。因此,物體所受的摩擦力 f = 0.450 = 2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