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常用二級結論有:
1. 豎直上拋運動:
1. 上升和下降過程時間相等,全過程是勻減速直線運動。
2. 可用速度位移公式求最大高度或初速度。
2. 平拋運動:
1. 運動時間由高度決定,與初速度無關。
2. 水平射程由高度和初速度共同決定。
3. 速度變化與時間成正比。
4. 落地速度與水平初速度的平方+豎直分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5. 平行四邊形定則。
3. 電磁感應:
1. 往返運動,單向流動等過程中導體兩端無電動勢,無感應電動勢的判斷方法。
2. 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磁場方向。
3.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中E與磁通量變化率成正比。
4. 動量守恒定律及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這部分內容常考二級結論或一些特殊情況的處理方法。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查閱最近幾年的高考物理真題,以獲取更準確的信息。
題目:一個質量為 m 的小球,在斜劈上做斜拋運動,斜劈足夠長,與小球間的摩擦系數為 μ,斜劈傾角為 θ,初速度為 v0,求小球拋出一段時間后的速度大小。
解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的綜合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列出兩個守恒定律:
1. 動量守恒定律:初始時刻,小球的動量為 mv0,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末時刻,小球的動量大小為 mv,方向與末速度方向相同。因此,有 mv0 = mv + mgθsinθt。
2. 小球在斜劈上運動時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根據動能定理,有 -μmg(cosθL-L)t = 0.5mv^2 - 0.5mv0^2,其中 L 是小球在斜劈上運動的距離。
根據以上兩個方程,可以解出小球拋出一段時間后的速度大小 v = sqrt(v0^2 - 2gθ(sinθ-μcosθ)t)。
答案:小球拋出一段時間后的速度大小為 sqrt(v0^2 - 2gθ(sinθ-μcosθ)t)。
這個題目不僅考查了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還涉及到斜拋運動和動能定理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