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彈簧口訣有:
“彈簧琴,想彈就彈”,指的是彈簧的彈力大小與形變量大小成正比。
“k必取彈簧原長處的勁度系數”。
此外,還有“左輕右重,中點守備”,指的是輕繩模型和輕桿模型中力的方向的判斷,“一端固定具有彈簧的桿,其彈力突變時,桿的另一端必發生位移”。
以上口訣可以幫助您記憶高考物理彈簧的相關知識,但請注意,這些口訣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官方發布的信息為準。
彈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振動。在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的時間內,彈簧的彈性勢能是如何變化的?
口訣:彈簧振子振動時,彈簧彈性勢能看兩地。
解釋:彈簧振子在振動過程中,振子從平衡位置運動到最大位移處,彈簧的彈性勢能增加;反過來,振子從最大位移處運動到平衡位置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減少。
例題:一個彈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振動,振幅為A,周期為T。當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后,彈簧的彈性勢能是多少?當振子完成10次全振動后,彈簧的彈性勢能又是多少?
解析:
1. 當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后,振子通過一次最大位移處,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根據彈簧振子的能量關系式:$E_{p} = \frac{1}{2}kx^{2}$,其中$x$為振幅,$k$為彈簧勁度系數。因此,當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后,彈簧的彈性勢能$E_{p1} = \frac{1}{2}kA^{2}$。
2. 當振子完成10次全振動后,即$n = 10$時,經過了$5T$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振子通過了5次最大位移處。因此,彈簧的彈性勢能增加了$5A^{2}$。根據能量關系式,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
E_{p2} = E_{p1} + 5A^{2} = \frac{1}{2}kA^{2} + 5A^{2}
答案:
當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后,彈簧的彈性勢能是$\frac{1}{2}kA^{2}$;當振子完成10次全振動后,彈簧的彈性勢能是$\frac{1}{2}kA^{2} + 5A^{2}$。
希望這個例子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高考物理彈簧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