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近代物理部分涉及的知識點包括:
1. 相對論:主要是相對論的基本原理、洛倫茲變換、同時的相對性和長度收縮、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論速度公式等。
2. 波粒二象性:主要是光的粒子性和波動性及其二象性。
3. 原子物理:包括原子的結構與光譜,電子的波動性,玻爾的氫原子模型,約瑟夫森效應等。
4. 核物理:包括核力,質量虧損,比結合能,核反應和核裂變、核聚變等。
5. 粒子加速器:包括電子感應加速器原理、粒子加速器原理及利用加速器可以探索的一些物理現象等。
6. 物理學史:對物理學科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實驗和理論。
此外,高考中近代物理部分還會涉及一些計算題,比如在原子物理部分,可能會涉及到氫原子光譜、波爾模型、躍遷能量變化等。
以上內容僅作參考,建議查閱高考大綱或者咨詢經驗豐富的教育人士,了解更多細節。
由于高考近代物理的內容較為復雜,涉及到量子力學、相對論等多個領域,因此很難只列出其中一個例題。不過,我可以給您提供一個近代物理的題目,供您參考。
題目:
問題:
假設一個電子在真空中繞著一顆靜止的原子核旋轉,已知電子的質量為m,電荷量為e,原子核的質量為M,距離為r,求電子的軌道半徑和周期。
分析:
1. 根據庫侖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可以列出電子受到的力和加速度的表達式。
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圓周運動的規律,可以列出電子的軌道半徑和周期的表達式。
3. 利用相對論效應和量子力學效應對電子的運動進行修正。
解答:
根據庫侖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電子受到的力為:
F = ke^2/r^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電子受到的加速度為:
a = F/m = ke^2/mr^2
根據圓周運動的規律,電子的軌道半徑為:
r = (GMm/a^2)^(1/2) = (G(M+m)m/ke^2)^(1/2)
根據相對論效應和量子力學效應,電子的軌道周期為:
T = 2pir/(v) = 2pi(G(M+m)m/(ke^2))^(1/2)/(kec^2) = (G(M+m)m/(ke^2c^2))^(1/2) (kec/h)^(1/2) (h/4pir)^(-3/2)
其中v為電子的速度,c為光速,h為普朗克常數。
綜上所述,電子的軌道半徑為:(G(M+m)m/ke^2)^(1/2),周期為:(G(M+m)m/(ke^2c^2))^(1/2) (kec/h)^(1/2) (h/4pi)^(-3/2)。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解答只是一個示例,實際解題時需要根據題目給出的具體條件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