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固體考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固體有確定的形狀和體積,不容易被壓縮,分子間存在引力。
2.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在于晶體都有固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例如,冰、石英、水晶、松香等都是晶體,瀝青、玻璃、塑料等都是非晶體。
3. 彈性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在它恢復原狀時,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所產生的勢能。
此外,還有一些固體內部存在的微小結構,如晶格結構和晶格振動等。這些知識點在高考中可能會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出現,考查學生對固體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建議復習時結合真題進行知識點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高考物理固體考點。
【例題】
實驗步驟:
1. 用刻度尺測量小石塊的長度和質量,記錄下來。
2. 將礦石放在小桶中,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礦石的重力,記錄下來。
3. 將礦石取出,用細線和已知質量的細石塊制成一個類似小桶的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
4.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加入適量水后的總重力,記錄下來。
5. 將細石塊放入細線中,浸沒在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其在水中的視重,記錄下來。
6. 利用已知水的密度和前面測得的數據,計算出水的體積。
7. 利用礦石的重力和礦石的質量,計算出礦石的密度。
8. 將實驗數據記錄下來進行比較和誤差分析。
解題思路:
本實驗的關鍵是利用浮力知識求出礦石的體積,因此需要測量水的體積。由于礦石形狀不規則,無法直接用刻度尺測量其體積,因此需要用到對比法。通過對比一塊已知體積的小石塊和未知體積的礦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可以求出礦石的體積。
答案:
根據實驗步驟和公式,可得到礦石密度的表達式為:ρ礦 = m礦g/V礦g = m礦/V礦。其中m礦為礦石的質量,V礦為礦石的體積。由于礦石形狀不規則,無法直接用刻度尺測量其體積,因此需要用到對比法。通過對比一塊已知體積的小石塊和未知體積的礦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可以求出礦石的體積。最后將礦石的質量和求得的體積代入表達式即可得到礦石的密度。
希望這個例子能幫助你理解高考物理固體考點之一——固體密度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