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山東物理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力學、電學和熱學三個部分,具體有以下幾個章節的內容可能會涉及:
1. 運動的描述:主要包括參考系、位置、時間間隔、位移和速度等概念;
2. 牛頓運動定律:主要包括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等內容;
3. 曲線運動:主要包括拋體運動和圓周運動等內容;
4. 功和能:主要包括功、功率、動能、勢能、機械能守恒定律等;
5. 電場:主要包括電場、電勢、電勢差、電容等內容;
6. 恒定電流:主要包括電阻、歐姆定律、串聯、并聯等知識;
7. 磁場:主要包括磁場、磁感應強度、安培定律等內容;
8. 電磁感應:主要包括感應電流、感應電動勢、自感和他感等知識;
9. 光學:主要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內容;
10. 熱學:主要包括分子動理論、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等知識。
請注意,具體的考試內容可能會根據考試大綱和實際情況有所調整,請考生關注官方最新消息。
題目:
1.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A為小車,B為砂和砂桶,C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實驗時,調整木板的角度,使小車在木板上滑行時能通過定滑輪帶動砂和砂桶加速運動。
2. 實驗操作時,先釋放小車A,再釋放砂和砂桶B,同時用直尺測量出小車A在木板上的滑行距離s。改變砂和砂桶的質量m,重復實驗,測量多組數據。
3. 根據實驗數據,該同學繪制了小車加速度a與合外力F的關系圖線(圖略)。
問題:
1. 請指出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錯誤和不妥之處。
2. 請根據圖線分析小車受到的合外力與其速度的關系。
答案:
1. 錯誤和不妥之處:實驗操作中,應該先釋放砂和砂桶B,再釋放小車A,這樣才能保證砂和砂桶對小車的拉力等于小車受到的合外力。
2. 由圖線可知,當合外力逐漸增大時,加速度也逐漸增大;當合外力減小時,加速度也減小。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小車受到的合外力與其速度成正比。
這個例題涵蓋了高中物理中的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知識,適合作為山東高考物理的一個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