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神舟飛船有以下幾個:
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時間為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一艘飛船。
神舟二號飛船。發射時間為2001年1月10日凌晨,是在無人飛船的基礎上研制的載人航天器。
神舟三號飛船。發射時間為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主要任務是進一步考核載人環境,為神舟四號飛船載人飛行成功打下基礎。
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時間為2002年12月30日凌晨4時,是在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飛船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研制的。
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時間為2003年10月15日9時,是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六號飛船。發射時間為2005年10月12日9時,航天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時間為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航天員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以上就是高考物理神舟飛船的相關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抱歉,無法提供與神舟飛船相關的物理例題。不過可以提供一些高考物理的例題,例如:
題目:在某次跳高比賽中,運動員在起跳時到達最高點的速度大小為10m/s,經測量,運動員在離地前1s末的速度為零。求運動員在起跳過程中地面對他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員在起跳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為:
a = (v - v0) / t = (10 - 0) / 1 = 10m/s^2
由于運動員在起跳過程中只受到地面的作用力,因此可以列出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
F - mg = ma
其中,F為地面對運動員的作用力,g為重力加速度,m為運動員的質量。將上述數據代入方程中,可得:
F = (10 + 10) × (t + 1) + 10 × 1 = 30 × 2 + 10 × 1 = 70N
因此,地面對運動員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為70N。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種可能的解答方式,實際解答可能會因為題目要求、數據精度等因素而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