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觀念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運動學模型:用來解決簡單機械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
2. 追擊模型:包括前后追擊和同向追擊,常用于相遇或碰撞問題。
3.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模型:包括類平拋運動、勻減速直線運動和“偏轉踢”運動。
4. 圓周運動模型:包括繩(桿)牽引圓周運動和電場(彈簧)圓周運動。
5. 單擺模型:描述振動的周期和振幅的物理量,如周期公式和波爾模型的簡諧振動。
6. 牛頓運動定律和超重與失重模型:描述物體平衡、下拋上拋和曲線運動的規律,超重與失重是相對的概念,不是實際的重量增加或減少,而是人眼觀察到的視重變化。
7.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模型:包括電源的內阻和外阻,以及串并聯關系。
這些模型可以幫助理解物理現象,建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尋找解題的關鍵點,并優化解題方法。在高考物理中,理解和應用這些模型是重要的考點之一。
題目:一物體在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周期為T。若在t=0時刻將一質量為m的小物體從圖示位置無初速釋放,求它在t時刻的速度大小。
解析:
1. 確定研究對象:本題的研究對象為小物體。
2. 建立物理模型:小物體在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可以將其視為質點,即忽略其大小和形狀,只考慮其運動狀態。
3. 選取正方向:通常規定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4. 受力分析:根據小物體的運動狀態,可以分析出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三個力的作用。
5. 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求解: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可以求出小物體在t時刻的速度大小。
答案:小物體在t時刻的速度大小為v = (gT^2)t = gtT^2。
說明:本題主要考查了質點模型在勻速圓周運動中的應用,需要學生根據題意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并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