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專題五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包括參考系的定義、選擇和常用方法,以及坐標系的建立和選取;
時間和時刻、位移和路程 。包括描述運動常用的物理量,如時間、時刻、位移和路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單位換算;
勻變速直線運動 。包括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以及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規律;
自由落體運動 。介紹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和性質,以及相關的計算和推理;
拋體運動和圓周運動 。介紹拋體運動的規律和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機械能守恒定律 。介紹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意義、條件和應用,以及相關的計算和分析;
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 。介紹動量定理的意義、應用和動量守恒定律的表述、適用條件和應用;
碰撞 。討論完全非彈性碰撞和彈性碰撞的概念、規律和應用。
這些是高考物理專題五的主要內容,當然還包括一些相關的實驗和例題分析。通過這些內容的復習,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高考物理專題五的知識點和解題技巧。
題目:一個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線運動,受到一個恒定的水平力F的作用,經過時間t后,物體的速度從v1變為v2,方向與水平方向成θ角。請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列出物體在t時刻后的運動方程,并求出物體在t時刻后的運動軌跡。
解析: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F,加速度為a=F/m,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根據運動學公式,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為Δv=v2-v1,時間為Δt=t。
將上述關系代入運動方程中,得到:
aΔt=Δv
即F/mt=v2-v1
由于物體做直線運動,其軌跡為一條直線。因此,我們可以將物體的初始速度v1和加速度a代入運動方程中,得到:
(F/m)t=(v2-v1)
其中F為水平力的大小,m為物體的質量。將上式變形得到:
F=(mv2-mv1)/t
由于物體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其運動軌跡為一條直線,因此可以列出方程:
x=v1t+1/2at^2
其中x為物體在t時刻后的位置坐標。將加速度a代入上式中,得到:
x=(v1t+1/2(v2-v1)t^2)
由于物體受到恒定的水平力F的作用,因此其運動軌跡為一條直線。因此可以將水平力F代入上式中,得到最終的運動方程:
x=(v1t+Ft)/cosθ
其中cosθ為物體與水平方向的夾角。
綜上所述,物體在t時刻后的運動軌跡為一條直線,其方程為x=(v1t+Ft)/cosθ。通過求解該方程,可以得到物體在t時刻后的位置坐標。需要注意的是,該方程僅適用于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線運動的情況。如果物體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或者做非直線運動,則需要使用其他方法求解運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