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應記常識如下:
力學基本常識:牛頓、千克、秒、力、速度、動量、功、能等。
運動學基本常識:自由落體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勻變速曲線運動等。
光學基本常識: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透鏡成像等。
原子物理部分:原子結構(電子軌道變化)、波爾模型(能級、躍遷)、核反應方程等。
此外,高考物理還涉及到一些物理學史和科技常識,如常見物理學家及其貢獻、常見單位名稱的由來(秒擺、秒表)、常見物理定律的發現者或提出者等。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通過多種渠道查找高考物理應記常識,如上網課、閱讀相關書籍等。
題目: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作用,從靜止開始運動,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求物體在t=1s時的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外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得物體在1秒時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物體受到的重力為:
$G = mg = 5 \times 9.8 = 49N$
物體受到的外力為:
$F = 20N$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f = \mu F_{N} = 0.2 \times 49 = 9.8N$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在1秒時的加速度為:
$a = \frac{F - f}{m} = \frac{20 - 9.8}{5} = 1.84m/s^{2}$
物體在1秒時的速度為:
$v = at = 1.84 \times 1 = 1.84m/s$
所以,物體在t=1s時的速度為1.84m/s,加速度為1.84m/s^2。
希望這個例題能夠幫助你更好地記憶高考物理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