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的坑有很多,以下列舉一些:
關(guān)于概念理解。考生對一些物理概念似是而非,不能準確理解,導致解題時出錯。例如,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在研究曲線運動或合力作用下的物體時,牛頓第二定律是解題的關(guān)鍵等。
對物理狀態(tài)、物理過程和物理情景缺乏正確的分析。考生常常根據(jù)題目描述的內(nèi)容主觀地想象一些實際并不存在的物理過程,導致解題方向錯誤。
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考生往往死記硬背,不能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解決問題中來。
不能建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能正確建立模型,就會導致解題思路錯誤。
受力分析不當。在解決力學問題時,考生常常對物體受力分析不當,導致出現(xiàn)多力或少力的情況。
不注意公式的適用條件。考生不能正確理解公式的適用條件,導致解題錯誤。
不能正確進行物理運算。考生在解題過程中,不能正確進行物理運算,導致結(jié)果錯誤。
為了應(yīng)對高考物理,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物理知識,理解概念并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同時,考生應(yīng)加強物理練習,提高解題能力,并注意公式的適用條件和運算技巧。
例題:
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初速度v0開始運動,沿直線運動碰到一個大小不可變的墻壁上,發(fā)生反彈。已知小球與墻壁碰撞的時間極短,且碰撞過程中沒有能量損失。
避免的方法是:在分析小球的運動過程時,要考慮到小球在碰撞過程中受到墻壁的彈力作用,這個力使得小球的運動軌跡發(fā)生改變。由于小球在碰撞過程中只受到彈力這一個力,所以它的加速度是恒定的。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加速度的大小為a=mg·tanθ(θ為小球與水平面的夾角),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小球反彈后的速度方向?qū)⑴c原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但大小可能發(fā)生變化。
所以,這個例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球在碰撞過程中的運動情況,避免因為對力的作用和運動軌跡的錯誤理解而出現(xiàn)錯誤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