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圖象講座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理解圖象的物理意義,如位移圖象、速度圖象、加速度圖象、能量圖象等。
2. 掌握圖象問題的一般解題方法,如整體法、隔離法、圖象法等。
3. 精選習題,讓學生練習,加深對圖象問題的理解。
此外,還有一些具體的圖象相關的知識點,如v-t圖象中兩條線之間的夾角,在某些情況下,交點就表示相遇;x-t圖象中,若兩條線反向相遇等。
建議咨詢老師或去書店查閱相關書籍獲取更多信息。
例題:在研究小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某同學通過打點計時器得到小車拖動的紙帶,如圖所示,其中O點是釋放小車時打的點,A、B、C、D、E為紙帶上連續的四個點。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T=0.02s,根據圖中數據可求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和B點的瞬時速度vB。
【分析】
根據紙帶上的數據求出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差,再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求出小車的加速度;根據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求出B點的瞬時速度。
【解答】
解:由圖可知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為$T = 0.02s$,
由圖可知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為$T = 0.02s$,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知:$x_{AC} - x_{AB} = aT^{2}$
解得:$a = \frac{x_{BC} - x_{AB}}{T^{2}} = \frac{1.4 - 0.7}{0.04}m/s^{2} = 3m/s^{2}$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得:$v_{B} = \frac{x_{AB} + x_{BC}}{2T} = \frac{0.7 + 1.4}{2 \times 0.04}m/s = 3m/s$
答:小車的加速度為$3m/s^{2}$;B點的瞬時速度為$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