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中關于熱量與溫度的知識點包括:
1. 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單位是焦耳(J)。熱量與物體內能的改變量(內能的多少)成正比。
2. 比熱容: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它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只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吸放熱情況等均無關。
3.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通常用攝氏溫標(℃)表示。
在熱量與溫度之間,熱量是過程量,溫度是狀態量,不能說某個物體的溫度高,而只能說某個物體某個時點的溫度高。同時,熱量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傳遞的多少與多個因素有關(具體可查閱相關資料)。
以上信息供您參考,若您需要更詳細的信息,建議咨詢高考物理老師或查閱相關書籍。
題目:一個質量為5kg的鐵塊,在加熱狀態下從100℃加熱到200℃,求在這個過程中鐵塊的溫度變化了多少?
解答: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鐵塊的初始溫度為100℃,加熱后的溫度為200℃。
根據熱量的計算公式,熱量Q = cmΔt,其中c是物體的比熱容,m是物體的質量,Δt是溫度的變化量。對于鐵塊來說,它的比熱容c = 0.46×10^3J/(kg·℃),質量m = 5kg。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和已知的初始溫度和最終溫度,來計算溫度的變化量Δt。
初始狀態下鐵塊的內能E1 = mcT1 = 5 × 0.46 × 10^3 × (100+273) = 3.67 × 10^5 J
加熱后鐵塊的內能E2 = mcT2 = 5 × 0.46 × 10^3 × (200+273) = 6.67 × 10^5 J
所以ΔE = E2 - E1 = 3 × 10^5 J
Δt = ΔE/cm = (3 × 10^5)/(5 × 0.46 × 10^3) = 127℃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鐵塊的溫度變化了127℃。
希望這個例子能夠幫助你理解高考物理中的熱量與溫度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