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些高中生覺得物理太難了,花了很大的力氣學物理,但成績還是不理想。而有些學生學物理不努力,但成績卻一直很好。這是什么原因呢?是笨還是智商低呢?
我不這么認為。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他們的學習方法。
善于總結概括是學好高中物理很重要的一個方法,通過二十講的講解,希望能夠幫助高中生對高中物理的相關知識點和一些題??型進行總結概括,希望對高中生有所幫助。
追求與遭遇的問題
追擊相遇題是高中物理中一類典型題型,解決此類題型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必須把握一個條件、兩個關系
(1)條件是兩個物體的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
后車能否追上前車,后車是否會與前車相撞,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何時最遠或者最近等等。
(2)這兩個關系是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
時間關系是指兩個物體的運動是同時進行還是先后進行,位移關系是指兩個物體的運動是原地進行還是先后進行,根據兩個物體之間的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列出方程。
2. 如果被追趕的物體在勻速減速運動,一定要注意追趕前物體是否停止運動
(這被稱為剎車陷阱,很多學生都很容易陷入。)
3、認真審題,注意抓住題中的關鍵詞,充分發掘題中隱含的情況。
例如“恰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對應著一種臨界狀態,滿足相應的臨界條件。
【例子】
例 1:一個人騎自行車高中物理追擊問題,以 10 米/秒的勻速,追趕一輛剛從 30 米外的車站出發的公共汽車。公共汽車以勻速加速度 a=2m/s 行駛。這個人能追上公共汽車嗎?
答:一個人能不能追上公交車,取決于公交車的速度和騎自行車的人的速度是否相同。如果速度相同的情況下,他都追不上公交車,那么他就永遠也追不上公交車了,因為公交車的速度更快。
例2:列車A以v1=20m/s的勻速行駛,司機發現前方100m處有列車B以v2=10m/s的勻速行駛,列車A立即以加速度a作勻速減速直線運動,兩列列車不相撞,a應滿足什么條件?
答:兩車避免碰撞的條件是它們以相同的速度相遇。
例3:一輛車在路口等綠燈,當綠燈亮起時,車子開始加速,加速度為3m/s2。此時,一輛自行車以6m/s的勻速從后面追上車子。請問汽車從路口出發,兩車相距最遠,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追上自行車?此時距離是多少?
答案:在汽車追上自行車之前,當速度相同時,兩者距離最遠。由于汽車后來加速,所以它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
例4:某人騎自行車貝語網校,以v1=10m/s的勻速追趕前方30m處的一輛汽車高中物理追擊問題,已知汽車速度v2=15m/s,汽車作勻速減速運動,加速度a=3m/s2,請問此人什么時候能追上汽車?
答:這道題屬于剎車陷阱,一個人能不能追上車,取決于車子剎車停下的時候,他能不能追上,如果這時候他還沒追上,那他就只是在進行騎車運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