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常見題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題型:
選擇題。包括單選和多選,主要考查基礎知識,如力、電、光、熱等模塊的基礎概念。
實驗題。主要考查實驗的設計、操作、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等,常見題型有“探究型”實驗題和“設計型”實驗題。
計算題。包括力學和電學兩個部分,其中又可以分為簡單型和綜合型題目。在簡單型題目中,可能會針對某一知識點或某幾知識點分別命制一兩個題目;在綜合型題目中,題目可能會涉及多個知識點,且需要考生進行適當的推理、分析、綜合、判斷等。
此外,還有物理過程情景題和選修題(如選修3-3、3-4或3-5)等,這些題型通常會涉及一些實際問題,需要考生根據物理知識和物理方法進行分析和解決。
為了應對高考物理,建議對物理知識進行系統復習,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同時注意加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
選擇題:
1. 一位同學在研究滑動摩擦力時,將一個重為5N的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當他以0.5m/s的速度勻速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1N
B. 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5N
C. 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D. 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桌面受到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動摩擦力的作用,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滑動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2N。
填空題:
2. 一位同學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將一個重為5N的物體從高為1m的平臺上由靜止釋放,物體下落了2s后,它受到的空氣阻力為重力的0.6倍。求物體下落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
解答:根據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物體下落的高度為h = 1/2gt2,其中g=9.8m/s2,代入數據可得h = 2m。由于物體下落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作用,所以物體實際下落的高度為h' = 1m - 0.6 × 5 × 2/9.8m = 0.79m。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 = ma = m(g - a) = 0.6 × 5 × (9.8 - 0.6)N = 2.4N。
計算題:
3. 一位同學在研究電磁感應現象時,將一塊導體接在電源上,并向右移動,他觀察到電流表的示數增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同學觀察到的現象是電流表的指針向右偏轉
B. 該同學觀察到的現象是電流表的示數減小
C. 該同學觀察到的現象是電流表的示數增大,同時發現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
D. 該同學觀察到的現象是電路中產生感應電動勢
解答:該同學觀察到的現象是電路中產生感應電動勢,同時發現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這是因為導體向右移動時,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動勢,導致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由于電源是閉合電路,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場方向和導體運動方向有關,因此電流表的示數增大。因此選項D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