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的綜合題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 力學部分:主要考察力學的受力分析、牛頓三定律、動量和沖量等。比如,可以給出一些運動情景,讓學生分析其中的受力情況,再根據物理規律進行求解。
2. 電學部分:主要考察電磁感應、電路分析、能量守恒定律等。這部分內容通常需要分析電路的動態變化,以及電場和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3. 光學部分:主要考察光的折射、反射等現象。雖然光學部分在高考中的占比不高,但卻是高考熱點之一,例如對光纖、全反射的理解和應用等。
4. 實驗部分:考察學生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能力。高中物理實驗是高考必考內容,包括實驗儀器選擇、實驗操作步驟、實驗數據處理方法等。
總的來說,高三物理綜合題對學生的物理知識和解題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物理基礎和解題經驗。同時,這些題目也反映了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在物理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之處。
題目: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作用,從靜止開始運動,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求:
1.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 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
3. 如果物體在5s末撤去外力,求物體還能滑行多遠?
分析:
1. 物體在水平地面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根據摩擦力公式可求得。
2. 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外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加速度大小。
3. 根據運動學公式可求得物體在撤去外力后的滑行距離。
解答:
1. 根據摩擦力公式 f = μFn,其中Fn為正壓力,可求得滑動摩擦力為:
f = μ(mg) = 0.2 × 5 × 9.8 = 9.8N
方向與外力方向相反。
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F = ma,其中F為合外力,a為加速度,可求得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a = (F - f) / m = (20 - 9.8) / 5 = 2.24m/s2
3. 根據運動學公式 s = v0t - 1/2at2,其中v0為初速度(本題為外力撤去前的速度),t為時間,可求得物體在撤去外力后的滑行距離為:
s = (v0 + at)t - 1/2at2 = (2 + 2.24 × 5) × 5 - 1/2 × 2.24 × 52 = 37m
總結:本題綜合考查了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學公式和摩擦力公式的應用,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和解題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要熟練掌握基本公式的應用,并能夠根據題目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