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3-5部分的知識點包括:
1. 動量和動量定理:學習動量這一概念,了解沖力與物體質量及速度的關系(Ft=Δp),同時學習動量定理并了解其含義。
2. 動量守恒定律: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知道這一規律適用于碰撞、反沖等問題的研究。
3. 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了解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的特點,以及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哪種計算方法。
4. 機械波的產生:理解橫波和縱波的區別,知道波的傳播方向和振動方向的關系。了解波的疊加原理和波的圖象。
5. 光的干涉和衍射:學習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了解這些現象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6. 光的偏振:了解偏振光的產生及其應用。
7. 電磁波的發現:了解電磁波的發現過程及其基本性質。
8. 物質的波粒二象性: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了解粒子和波動如何統一。
9. 能級:理解能級的概念,以及原子躍遷時能級的變化。
10. 比結合能:了解原子核的比結合能,以及原子核的結合能。
請注意,這里列出的知識點是根據高中物理教材普遍遵循的順序排列的,具體的復習內容可能因個人學習情況和教師授課內容而略有不同。
問題: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滑行,在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經過5s,速度由靜止增加了3m/s。求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知識點分析:
1. 動量守恒定律:物體在相互作用前動量為零或相互作用前的動量之和為零,則相互作用后的動量之和仍為零。
2.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首先需要選定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速度的方向,根據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進行計算。
解題過程:
1. 設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體在水平地面上滑行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
2. 根據動量守恒定律,物體在受到拉力作用后的動量變化等于物體在滑動摩擦力作用下的動量變化。即(F-f)t=Δp,其中Δp=mvt-mvo。
3. 根據題意,物體的質量m=2kg,初速度v0=0,末速度vt=3m/s,時間t=5s。
4. 將上述數據代入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中,得到(F-f)×5=2×3,即(F-μ×2×g)×5=6。
5. 整理上式得到μ=(F×5-6)/2×g=(3×5-6)/2×10=0.3。
答案: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3。
這道例題通過應用動量守恒定律,根據已知條件進行計算,得出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解題過程中需要正確選擇正方向、運用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