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2017蘇州高三期末物理的詳細信息,但可以提供一些物理期末考試物理部分可能考察的知識點:
牛頓三定律的分析和解答。
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的解答。
機械能和能量轉化的相關問題。
分子動理論,氣體性質和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解答。
此外,對于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及電磁感應中的力學的解答也是考試的重點。同時,對于實驗的考察也是高考物理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儀器結構、使用注意事項、實驗故障分析、誤差分析、以及實驗數據的處理等。
建議咨詢蘇州的高三學生或老師,獲取更準確的信息。
題目:
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從半徑為R的1/4光滑圓弧的A點靜止滑下,圓弧的最低點與B點相切,B點與一個固定的彈簧相連接,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O點。當小球到達B點時,彈簧恰好處于自然狀態。已知圓弧的摩擦系數為μ,求小球到達B點的速度大小。
解析:
1. 確定物理過程:小球從A點滑下,經過圓弧運動到B點,與彈簧發生相互作用,最終在B點靜止。
2. 建立物理模型:將小球的運動和彈簧的形變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求解。
3. 求解問題: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小球在A點的動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和物體的動能。運用動能定理求解小球到達B點的速度大小。
答案:
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在A點有:
mgR = 0.5mv2 + △Ep
其中,△Ep為彈簧的彈性勢能,方向指向O點。
在B點,彈簧的彈性勢能全部轉化為小球的動能,有:
mgR = mv2/2 + mv?2/2
其中,v?為小球到達B點的速度大小。
聯立以上兩式可得:
v? = √(2gR(1+μ))
所以,小球到達B點的速度大小為√(2gR(1+μ))。
總結:本題考查了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的應用,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通過建立物理模型,運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求解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規律和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