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四月
提高教學和研究水平并不容易
四月是人間最美的月份,教研提升不易!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強化教師復習目標意識和質量意識,2024年4月9日,襄陽市初級中學物理原版試題展演暨復習研討會在襄陽五中附屬初級中學如期舉行。本次活動由襄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襄城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襄陽五中附屬初級中學承辦,來自襄陽各縣市區物理教研人員及500余名一線物理教師參加。
楊立軍院長、羅文主任致辭
襄陽五中附屬初中校長楊利軍首先對各位領導、老師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各級主管部門、社會各界對五中創辦以來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
楊校長表示,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頒布,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進入核心素養階段的標志。物理作為初中二年級的重要課程,教師要全面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責任感,為教育強國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相城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羅文主任在致辭中向全體與會教師和籌備本次教研活動的教研人員表示誠摯的感謝。
羅主任表示,本次初中物理原版試題展評暨中考復習備考活動,不僅是全市初中物理教師展示、交流、提升自我的平臺,也為新課標的貫徹落實提供了學習范例,對課堂改革和復習研討具有引領示范作用初中物理復習計劃,必將推動襄陽教育高質量發展。
原版試題展示及評論
襄陽市原創試題展評活動于2023年4月6日啟動,為期一年,經過評委們的認真評選,從76道原創試題中評選出一等獎22項、二等獎32項、三等獎22項。
第一位發言的是來自襄陽華僑城實驗學校的崔偉龍老師,崔老師的靈感來源于一堂防溺水課上播放的視頻,他設計的題目不僅考驗學生利用上浮、下沉的情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會一門自救技能。
第二位發言者是竹條實驗中學的杜振宣老師,杜老師從日常生活中藥物加糖入手,提出了一個新穎的問題,表明物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第三位發言的是保康縣歇馬中學的梁益子老師,保康縣新開通了高鐵站,梁老師借此機會給大家講解了很多關于高鐵的物理知識。
第四名考官李毅老師來自南漳縣九中中學,是一位善于發現身邊美的物理老師,他的原創試題以白鶴在河邊飲水的視頻為引子,考查了光學方面的知識。
第五位上臺發言點評的是來自襄陽市習家池中學的李飛,李老師以新能源動力系統為背景,呈現了一道融合多種知識的物理題目。
第六位考官是來自襄陽市第二十七中學的劉戈老師,劉老師從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太空電梯中獲得靈感,設計了一道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考題。
樊城區教研室曾憲濤老師對1-6號選手進行點評說,幾位老師的試題體現了地方特色,拉近了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更有歸屬感;這些試題也體現了時代特征,比如新能源、甲型流感、《流浪地球》等;這些原創作品體現了老師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積累和對生活的敏銳洞察。
曾老師還對原試題的制定提出了一些建議:
1. 原創不能僅僅是改編或模仿
2.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設計任務,設計完成后讓學生嘗試做。
3、可以顯示與內容相關的更豐富的圖片和視頻。
曾老師最后總結:真實情境是原創命題的重要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目的,堅持走創新之路是原則。
第七位發言嘉賓是來自襄陽市第四十四中學的王江浩老師,王老師受到課堂上演示的“噴泉”實驗的啟發,提出了一道關于液體壓力的創新實驗探索題。
第八位發言的是棗陽市路頭鎮中學的王靜老師,她原創的測試題將望遠鏡和視角融入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幫助學生提升了學習興趣。
第九位評審的是老河口市四中任廣斌老師,任老師的原創試題以電網改造為背景,體現了物理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特點。
第十位考官是來自襄陽市第三十四中學的季道龍老師,季老師的考題引入了電影《空中霸王》中的殲-20飛機,并針對影響飛機速度的因素設計了一道開放式實驗題,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情感。
第11位發言點評人是南漳縣教研室的錢良國老師,錢老師在課本實驗《探索排開液體的浮力大小與重力的關系》的基礎上,拓展了實驗內容,創新性地設計了一道關于浮力的實驗題,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十二位主講人是來自襄陽市第三十一中學的夏敏老師,夏老師從船舶的漂浮特性出發,設計了一道考驗學生思維能力的浮力實驗題,幫助學生“看透”物理規律的本質。
第十三位展示作品的是來自襄陽市第三十五中學的王居民老師,王老師根據柱的壓力規律設計了一道原創的試題,解決日常建筑中柱的承壓能力問題,突出了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
保康縣教研室秦錦老師對7至13號選手的原創探究實驗題目進行了點評。秦老師肯定這些實驗題目是在傳統實驗的基礎上,以情境命題為重點的實驗。
秦老師還建議:測試題目設置的靈魂是原創性留學之路,實驗探究題的評價與理解首先要來自學生;題目的考核目標可以進一步深化;在情境材料的選取上,要注意科學合理性;實驗題目可以具有挑戰性。
第三組參賽展示、評審的題目以應用性和創新性題為主。
襄陽市第四十七中學陳德志老師以“冰碗”題型,用最少的題目訓練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需要提高的能力,體現了雙減量的特點。
老河口市教研室老師袁良川從毛主席的名言“上天能摸月亮,下海能捉鱉”出發,設計了檢測空間站氣密性的綜合電學題,緊扣前沿科技,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科技發展中的應用。
襄陽市第三十四中學郭倩老師設計了一道新能源出租車綜合力學、熱力計算題,題型結合社會熱點,普及能源知識,合理拓展知識面,滲透理性思維;強調知識應用,強化社會責任。
棗陽市居灣鎮第一中學的王華杰老師演示了一道壓力切割題,考查學生的建模和綜合計算能力。王老師說,綜合題的提出,也能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
襄陽市第二十九中學王洪剛、項丁老師借鑒中國天眼微重力蜘蛛俠的設計,設計了浮力計算題,旨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樊城區太平店中學趙新春老師通過一道有關液體壓力的題目,幫助學生認識血壓和心臟功率,提高小學生預防高血壓的意識,并希望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模型構建能力和科學推理能力。
故城縣教研室胡學斌老師演示了一道創新的立體切割題,與大家分享了原創試題的制定思路,并向各位老師提供了原創試題樣本,同時也讓老師們學會了如何量化自己的原創試題是否符合要求。
宜城市孔灣中學的田森老師通過一道關于液體壓力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帕斯卡原理。
襄陽五中附屬初中的李紅菊老師演示了一道有關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的題目,從生活走進物理,教會學生如何清晰地判斷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棗陽市教研室教研員徐彬彬老師對應用創新題進行了點評,徐老師指出部分試題場景與試題聯系不緊密,場景與試題結合程度不高,部分試題場景過長。
徐老師對原試題提出了兩點要求:
第一是基礎創新,包括文本語言的重新組織、數據意義的重新發現、背景材料的重新選擇和問題視角的重新轉變。
二是真正的創新,包括與生活實踐的重新聯系、對常規實驗的重新探索、實驗設計的重構、原理應用的重新延伸。
故城縣教研室教研員胡學斌老師對原版試題展示進行了全面的回顧。
胡老師通過大量的分析,告訴老師們,一切生活生產情境(文字描述、實物或圖片)、科學探索和探究學習情境(統計數據、圖像、表格、理想模型、實驗)以及物理學的發展史都是情境,不要因為不知道“情境”是什么而苦惱。胡老師對本次展評中的“微重力蜘蛛俠”、“航天器艙氣密性檢測電路”、“心臟跳動和泵血”等情境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所有參賽選手完成原創試題展示和評議后,教研人員為獲得一等獎的23名選手頒發證書并合影留念。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布后,新版物理教材的修訂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2023年11月,襄陽市部分學校承擔了新版物理教材的試教工作,承擔試教工作的教師和單位認真負責,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高質量地完成了試教任務,受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表揚。借此活動之機,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隆重的表彰初中物理復習計劃,頒發了證書。
義務教育教材物理試教優秀教師為:王冬齡、薛明、劉亦飛、楊志浩、曲丹、王雪華、唐廷虎、楊娜、戴靜宜、邱爽、李小偉、蔡芳瑞、沉華玲(排名不分先后)
在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試講中,共有6所學校榮獲優秀單位稱號,獲獎學校及獲獎代表為:
襄陽五中附屬初中校長楊麗君
謝曉健 襄陽市東風中學副校長
襄陽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副校長彭敏
老河口市第四中學副校長付娟
趙華凱 香洲八中副校長
襄陽市第三十五中學副校長 韓陽(排名不分先后)
省統考模擬題質量分析
面對全省統考,如何精準備考,讓老師們有章可循,對即將到來的中考復習和備考有頭有臉?棗陽市六中郭澤涵老師為各位老師帶來了素質解析。
郭老師分享了自己在一線進行集中批改的經驗,向各位老師展示了自己在批改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哪些題的錯誤率比較高,有哪些常見的錯誤等。
隨后,郭老師對每一道題目進行了逐一展示和分析,從填空題的錯別字、重復單元,到實驗探究題的標準答案,再到解答題的分步書寫如何幫助得分,并和大家探討了計算題的標準格式。
郭老師對一線批改真實情況的展示,有助于幫助老師規范學生作答,讓在場的老師受益匪淺。
復習及準備方法和教學建議
東津新區教研室夏明麗老師給大家提出了復習教學的建議。
夏老師建議,基礎題的復習要占據復習環節的絕大部分,教師要帶領學生回歸課本,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其次,在教研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新版課程標準的理解,深化對省統考新考核方式、新題型的認識,把握出題方向,精準復習。
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
襄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物理教研員李愛萍作了題為《教研引路譜新篇 同心協力拓展前行征程》的總結講話。
李老師首先回顧了2023年襄陽物理教研工作,并對2024年進行了展望。與物理教研相關的競賽有全國青年物理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湖北好課堂暨科普盛典、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等。李老師鼓勵各位教師積極參加各類競賽,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本次活動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也為教師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磨練技能的平臺。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在教研道路上,我們將繼續齊心協力、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