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的分數比例是理科110分,文科80分。
高考總分值設置為750分,物理科目按原始分數的70%記入考生總分。其余科目按等級分記入考生總分。具體來說,各科分值分別為:語文、數學、外語滿分值各為150分;文科綜合滿分為300分(其中各科目分數為:政治90分,歷史75分,地理65分);理科綜合滿分為300分(其中各科目分數為:物理90分,化學75分,生物65分)。
高考物理的考試內容: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高考物理內容大致可分為運動學、力學、電學、光學和近代物理。
高考物理的分值比例可能因地區而異,具體請參考當地教育部門發布的政策文件。
高考物理分值比例一般為:選擇題(共12分)、實驗題(共12分)、計算題(共20分),總分值在100分左右。
例題:
某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由打點計時器得到表示運動物體時間的點跡圖線,如圖所示。圖中數據是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上的點跡,已知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第一個點的時間為t = 0.1s。
(1)根據紙帶可求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
(2)物體在計時開始后的第5s末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
(3)物體在計時開始后第5s內的位移為________m。
答案:
(1)$0.6$
(2)$0.8$
(3)$0.6$
解析:
(1)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 = \frac{1}{2}at^{2}$,有:$x_{4} - x_{1} = 3aT^{2}$,解得:$a = \frac{x_{4} - x_{1}}{3T^{2}} = \frac{3.6 - 1.2}{3 \times 0.04}m/s^{2} = 0.6m/s^{2}$。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有:$v = at$,解得:$v = 0.6 \times 5m/s = 3m/s$。
(3)物體在計時開始后第5s內的位移為:$x = \frac{1}{2}at^{2} = \frac{1}{2} \times 0.6 \times (5 - 4)^{2}m = 0.6m$。
這道題目涉及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和速度公式,需要考生對物理公式有較好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這道題目也反映了高考物理的分值比例,即選擇題、實驗題和計算題的分值比例分別為12分、12分和20分左右。因此,考生在備考時需要注重對物理公式的理解和應用,同時也要注意不同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