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小學“科學”課程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自然學科知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動手和大腦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觀察記錄的能力、務實求是的能力、反復實驗的能力、突破創新的能力。
通過該課題的學習,加上孩子們的創意,這些“金點子”如今開始展現出年輕創客的風采。
■清澈的水變得渾濁了……
小宋熱愛科學,熱衷于動手實踐。
獲獎者:宋明陽(三年級)
學校:重慶市南岸區金山路小學
所獲獎項:第十一屆全國青少年科學世界“科學實驗嘉年華”科學實驗金獎
活動目的:引導青少年參與、體驗科學實驗,注重培養和展示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實驗材料:試管、塑料棒、燒杯、試管刷、濾紙、漏斗、吸管、量筒、鹽、小蘇打、氫氧化鈣
實驗目的:鑒別哪種是氫氧化鈣試劑。
實驗原理:氫氧化鈣試劑遇到二氧化碳氣體時,會生成碳酸鈣,從而產生渾濁。
實驗步驟:
1、用藥勺將適量的鹽、小蘇打、氫氧化鈣固體試劑加入燒杯中,用滴管向燒杯中加水,用塑料棒攪拌,待充分溶解后,配成三種溶液。
2.用濾紙、漏斗和塑料棒過濾,得到清澈的石灰水。
3. 然后,用滴管將剩下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入兩個試管中。
4. 最后,將塑料吸管插入每個試管中物理小制作小發明初中,適度吹氣。
實驗現象:發現清澈的石灰水變得渾濁了。
實驗結論:人呼出的氣體能使清澈的石灰水變得渾濁。
實驗感想:化學的世界真是奇妙,像是一個充滿魔力的世界。我們呼出的氣體居然能讓清澈的石灰水變得渾濁,那么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這將是我們繼續追尋的答案。
劉莉老師點評:
此次活動在銜接小學與中學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可以讓小學生更早的關注化學等初中課程,為學習初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宋明陽聰明、冷靜、思維縝密,在日常的實驗訓練中,他的領悟力和操作能力很強,做實驗干脆利落,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平時的努力和積累。
■撬石工具——替代輪胎“牙簽”
輪胎撬石裝置示意圖
獲獎者:劉子萌(三年級)
學校:重慶市沙坪壩區雙碑小學
獎項:第31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意之星金獎
簡介:撬胎工具是鋼制的,將撬胎工具的圓形支點放在小石子卡住的縫隙中并緊貼小石子,將錐形前端放在石子下面,握住手柄向上撬石子,這樣就利用了“杠桿”的原理,省力省力,不費力氣就能輕松撬起小石子,不會損壞輪胎。
李忠導師點評:
這個小創意其實就來自于我們的生活。我想告訴我的學生,只要我們關注生活,善于發現,勤于思考,這樣的小創意、小發明就會不斷涌現,創意之星就會誕生。我們的創造發明一定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不能憑空想象。所以當學生有好的想法的時候,還是要看你的想法可行不?能不能用一些科學原理去實現,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 吃爛蘋果吐出“交流電”——蘋果發電機器人
蘋果發電機器人
獲獎者:張艷秀(四年級)
學校:重慶市南岸區中耀小學
獎項:南岸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幻繪畫小學組二等獎
繪畫靈感及作品介紹:
放學后,我走在小路上,看到那么多的蘋果掉在地上爛掉,好可惜啊!看到農民們馬不停蹄地摘蘋果,多辛苦啊!于是,我就用蘋果發電機器人代替他們干農活了。看!他們動作敏捷,反應迅速,不知疲倦,不一會兒物理小制作小發明初中,一個又一個的蘋果就被采摘進筐里了,效率可真是高啊!問題是,如果機器人突然沒電了怎么辦?要是后面有根電線該有多麻煩啊!其實,只需要從地上撿起一個爛蘋果網校頭條,然后“吃”掉,蘋果就會變成糖,糖變成能量,能量變成電,蘋果發電機器人就又復活了。這樣,農民們就不用那么辛苦、那么累了。
甘友平導師點評:
學生的作品用科學的想象和繪畫表達了對未來科技的遐想,是孩子對周圍世界未來的最直接、最樸素的感受,主要體現在色彩感的豐富上,構思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充滿童真,展現了孩子的天真爛漫。
■光控延時:讓燈光實現智能轉換
汽車大燈控制延時開關裝置圖
獲獎者:羅亞蘭(五年級)陳宇杰(五年級)
學校:重慶市渝北區空港實驗小學
獲獎情況:2016年渝北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暨第五屆中小學生科技節二等獎、重慶市第三十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意項目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