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中物理高二教學計劃表的部分內容:
1. 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運用物理知識和實驗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方法論,使他們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思維方式解決各種問題。
2. 教學內容:包括力學、電學、光學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和技術應用技能。具體包括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電學的基本知識、光學的基本知識、實驗技能和技術應用技能等。
3. 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實驗、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要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方法論。
4. 教學評估:定期進行測驗和考試,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5. 時間安排:本學期共有xx周,每周xx節課。具體時間安排如下:第1-xx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第xx-xx周學習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第xx-xx周進行實驗技能和技術應用技能訓練,第xx周進行期末考試。
6. 教材和參考書:使用學校規定的教材和參考書,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和參考書。
以上是高中物理高二教學計劃表的部分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的教學計劃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進行調整和完善。
題目:
一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作用,物體向右運動,已知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題思路:
1. 確定研究對象:本題以物體為研究對象。
2. 受力分析: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外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3. 求解摩擦力:根據摩擦力公式 f = μN,其中N為正壓力,可求得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4.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物體對地面的摩擦力與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可求得物體對地面的摩擦力方向。
解題過程:
解: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外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圖1】
其中,正壓力 N = mg = 5kg × 9.8m/s2 = 49N,動摩擦因數 μ = 0.2。
根據摩擦力公式 f = μN,可求得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
f = μN = 49N × 0.2 = 9.8N
由于物體向右運動,因此物體對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物體對地面的摩擦力與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大小為9.8N,方向向左。
總結:通過以上解題思路和過程,我們可以得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9.8N,方向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