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全國一卷有以下幾個部分:
必做題,共12分,四個小題,分別是單選、多選、實驗、計算。
加試部分,包括物理實驗、選修題型(3-4或3-5),難度較大。
高考物理全國一卷主要考察考生對物理學的理解程度,包括力學、電學、熱學、光學和原子和核物理學相關知識。對于不同水平的考生,試卷的難易程度也有所不同。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查閱近年高考真題以獲取最新信息。
題目:
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與水平方向成37度角,大小為10N的拉力作用,物體向右移動了1m,求:
1.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拉力做的功;
3. 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4. 如果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求物體的加速度。
解析:
1.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據摩擦力公式 F = μ(mg + Fsinθ),其中μ為動摩擦因數,m為物體質量,F為拉力大小,θ為拉力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我們可以求得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F_{f} = 0.2 \times (5 + 10 \times 0.6) = 12N$,方向與拉力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
2. 拉力做的功:
根據功的公式 W = Fs cosθ,其中W為拉力做的功,F為拉力大小,s為物體移動的距離,cosθ為拉力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我們可以求得拉力做的功為:
$W = 10 \times 1 \times 0.8 = 8J$。
3. 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為摩擦力做的負功,大小為:
$W_{克} = - F_{f}s = - 12 \times 1 = - 12J$。
4. 求物體的加速度: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F = ma + f_{阻},其中F為拉力,a為加速度,f_{阻}為阻力(即摩擦力),我們可以求得物體的加速度為:
$a = \frac{F - f_{阻}}{m} = \frac{10 - 12}{5} = - 2m/s^{2}$。
這個題目考察了力學和運動學的基礎知識,包括摩擦力、功的計算、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等。同時,題目也考察了學生對于物理量的理解以及對于物理公式的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