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選做題包括3-3、3-4和3-5三個模塊。具體包括:
3-3模塊包括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含碰撞)、波粒二象性、近代物理初步。
3-4模塊包括振動和波的圖像、機械振動、機械波、光學部分(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偏振、薄膜等)、近代物理初步(有狹義相對論簡介和黑體輻射等)。
3-5模塊包括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碰撞問題)、原子結構(含氫原子能級圖)、原子核和放射性以及核力與結合能。
高考物理選做題主要考查考生對選修模塊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實驗的掌握情況,以及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卷中設置選做題,有利于擴大考生的選擇余地,有利于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有利于選拔適合選修特定內容的考生,增強高考與課程改革對高中課程改革的促進作用。
題目:一個物體在斜面上從靜止開始滑下,已知物體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斜面長為L,傾角為θ,求物體滑到底端所需的時間。
解答思路:
1.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為a = g(sinθ + μ cosθ),其中g為重力加速度。
2. 物體在斜面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位移公式x = 1/2at^2,其中x為斜面的長度L,可求得物體滑到底端所需的時間t。
答案:物體滑到底端所需的時間t = sqrt(2(L-x)/g(sinθ+μcosθ)),其中x為物體在斜面上滑行的距離。
希望這個例子能夠幫助你理解高考物理選做題的一個例子,并能夠根據題目要求列出解答思路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