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選修物理的科目有:物理學、分子物理學、光學、物理教學論、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物理教學論專題、電工技術等。不同省份或地區的高考選修物理的科目可能會有所不同,可以查看所在省份的高考招生計劃,也可以咨詢學校老師或教育機構專業人員。
題目:一個質量為 m 的物體,在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撤去 F 后,物體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停止。求物體減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和時間。
解析:
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面的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水平恒力 F 與摩擦力平衡,因此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當撤去 F 后,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其中摩擦力與 F 相反。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a = (mg - F) / m
其中,m 是物體的質量,g 是重力加速度,F 是水平恒力。
物體減速運動的時間可以根據位移公式求解:
t = (v0 + v) / a
其中,v0 是物體開始減速時的速度,v 是物體最終停止時的速度。由于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所以速度會逐漸減小到零。因此,v0 和 v 都是負值。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可以列出位移公式:
s = v0t + 1/2at^2
其中,s 是物體的位移,t 是時間。由于物體在撤去 F 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所以位移會逐漸減小到零。因此,位移是負值。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可以列出物體的位移和速度:
s = 0 - (v0 + v) = v0t + 1/2at^2
v = 0
將上述條件代入位移公式中,可以得到:
t = (v0 - 0) / ( - a) = (F - mg) / m
因此,物體減速運動的時間為:(F - mg) / m秒。
答案:物體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mg - F) / m,時間為(F - mg) / m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