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的“126招”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招數1:快刀斬亂麻,解決力與運動的綜合問題。
2. 招數2:對稱法,快速解決豎直面內圓周運動。
3. 招數3:巧用動態推論,輕松解決連接體問題。
4. 招數4:抓住臨界和極值,挖掘隱含條件。
5. 招數5:正交分解法,解決力與位移關系問題。
6. 招數6:矢量三角形法,解決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
7. 招數7:一題多解,多題歸一。
8. 招數8:圖象法解選擇題。
9. 招數9:巧用等時圓模型解決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
10. 招數10:動量定理解法與功能定理解法。
11. 招數11:巧用隔離法分析臨界問題。
12. 招數12:巧用假設法解題。
13. 招數13:巧用等效法解題。
請注意,這些招數只是提供了一些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具體應用時需要根據題目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另外,這些方法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積累和練習,形成自己的解題策略。同時,對于一些復雜的物理問題,需要考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解題經驗,找到合適的解題方法。
題目:一個物體在斜面上從靜止開始下滑,已知斜面長度為L,傾角為θ,物體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物體在斜面上滑行的最長時間。
解題步驟:
1. 第一招:極值思維:物體在斜面上滑動時,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摩擦力時,物體滑行的距離最大。
2. 第二招:動能定理:物體在斜面上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做負功,重力做正功,支持力不做功。因此,物體動能的變化量等于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乘積。
3. 第三招:動量定理:物體在斜面上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為恒力,因此可以用動量定理求解時間。
4. 第四招:圖像法:根據題目描述,可以畫出物體的運動圖像(位移-時間圖像),通過觀察圖像可以直觀地找到最大位移對應的時刻,從而得到時間。
5. 第五招:能量轉化:物體在斜面上滑動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摩擦產生的熱能)。通過分析能量的轉化情況,也可以得到物體滑行的最長時間。
根據上述方法,我們得到一個可能的解法:
根據動能定理,物體在斜面上滑動的最大距離s與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乘積相等。即:
fs = mgh - fs = mgh - μmgcosθ(L - s)
其中f為摩擦力,s為最大滑行距離。解方程可得s = L/2tanθ。
由于物體在斜面上滑行時,受到的摩擦力為恒力,因此物體在斜面上滑行的最大時間t = 2s/g = L/(2gcosθ)。
所以物體在斜面上滑行的最長時間為t = L/(2gcosθ)。
這個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高考物理126招中的過濾技巧來解決物理問題。通過仔細分析題目中的條件和限制,我們可以找到最適合的解題方法,從而快速準確地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