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物理的考點包括:
1.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時間推論及應用;
2. 自由落體運動;
3. 豎直上拋運動;
4. 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
5. 動量定理及其應用;
6. 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7. 圓周運動;
8.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9. 功和功率;
10. 電場強度和電勢差;
11.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12. 電路分析基礎;
13. 歐姆定律的應用;
14. 磁場、磁感應強度;
15.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此外,電磁感應、光的折射與反射、光的干涉衍射現象、分子動理論、物體的內能、電磁振蕩、電磁波、光的偏振等也是高考物理的考點。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查閱具體的高考說明或者參考書,以獲取更準確的信息。
題目: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個質量為M的木塊,木塊中間有一個小圓盤,小圓盤上疊放著一個小物體,小物體質量為m。現在給木塊一個向右的初速度v0,小物體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相對于小圓盤靜止時,小圓盤的速度為v1。求小物體相對于地面靜止時的速度v2。
這個問題涉及到牛頓運動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首先,我們需要考慮小物體在摩擦力作用下的運動情況,然后通過動量守恒定律來求解小物體相對于地面靜止時的速度。
答案:
小物體相對于地面靜止時的速度v2可以通過動量守恒定律來求解。由于初始時小物體與小圓盤一起運動,所以它們的總動量為零。當小物體相對于小圓盤靜止時,小圓盤的速度為v1,這意味著小物體和小圓盤的總動量與初始時小物體的動量相等,但方向相反。
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我們有:初始動量 = 最終動量
(m + M)v0 = m(v2 - v1) + Mv2
其中v2是最終速度,v1是小圓盤的速度,m是小物體的質量,M是木塊的質量。
解這個方程可以得到v2 = (m + M)v0 / (m + M - f/a),其中f是摩擦力,a是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請注意,這只是一個例子,實際的物理高考題目可能會有所不同,也可能更復雜或更簡單。重要的是要理解題目并嘗試使用適當的物理定律和概念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