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全國卷有全國一卷、全國二卷、全國三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1][2]^。
全國高考物理試題(全國卷)注重基礎,試題以考察能力為本,重點考察主干知識,重點考察實驗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信息遷移能力。試題相對穩定,試題難度合理,素材和語境相對新穎,考察內容以高中物理知識為主,但問題的設置注重聯系實際,有時代氣息,較好地體現了時代性特征^[1]^。
不同地區的物理高考試卷在難度和分值上有所不同,具體可以到相關教育網站查詢詳細信息。
題目:
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可視為質點)放在一個絕緣的水平桌面上,物體與桌面的動摩擦因數為$\mu$?,F在給物體一個水平方向的初速度$v_{0}$,它將在桌面上滑動。已知物體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且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_{m}$。求:
(1)物體在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離$s$;
(2)若在物體滑行的過程中,再對物體施加一個沿桌面向左的恒力$F$,使物體在桌面上仍能滑行一段距離后停下。求物體在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離$s_{1}$與$s$的比值。
解答:
(1)物體在桌面上滑動時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動摩擦力,根據動能定理可得:$- f_{m}s = 0 - \frac{1}{2}mv_{0}^{2}$
解得:$s = \frac{v_{0}^{2}}{2\mu g}$
(2)當物體受到向左的恒力$F$時,它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恒力$F$以及滑動摩擦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 - f_{m} = ma$
又因為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_{m}$,所以有:$F = \mu(mg + ma)$
根據動能定理可得:$- f_{m}s_{1} = 0 - \frac{1}{2}mv^{2}$
解得:$s_{1} = \frac{v^{2}}{2\mu g}$
所以有:$\frac{s_{1}}{s} = \frac{v^{2}}{v_{0}^{2}} = \frac{v_{0}^{2}}{v^{2}} + \frac{\mu g}{v_{0}^{2}}$
這個題目涉及到力學和電學知識,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同時需要運用動能定理和牛頓第二定律等物理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