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以“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物理單元教學”為主題的區初中物理教研活動在毓秀中學舉行初中物理五四,活動由區初中物理教研室劉佳佳老師主持,區初中物理教研室王根龍老師、毓秀中學校長王英出席活動,八年級全體物理教師、1-3年級新教師、毓秀中學全體物理教師參加。
首先,毓秀中學王東、陳莉莉兩位老師做了題為《自制起重裝置——機械與動力單元復習》的項目式教學研討。起重裝置是主要任務,圍繞任務落實《機械與工作》單元復習要求。兩個班圍繞設計方案交流、作品展示、演示實驗等形式開展項目式教學。
王東老師結合《天工開物》一書,以起重裝置設計任務為載體,開展項目式教學。首先,學生分組交流《天工開物》中關于起重機的設計靈感。董老師結合學生小組匯報,利用自制設備進行實物場景可視化,幫助學生觀察物理現象、理解物理原理。學生在場景中獲得感悟,在科學探索中思考,從而完善起重機的設計。
陳莉莉老師的課堂設計體現了“三個為主”,以解決核心問題為中心初中物理五四,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教學主導力量。課初的作品展示活動促進了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學生為中心的交流,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產生新意,并促使他們在課后不斷改進,這堂課充分展現了“雙創”背景下課堂教學的變化,也是學科項目化教學的一種初步探索。
課后網校頭條,王老師和陳老師分別對這兩節項目式研討課的設計進行了講解和反思,這兩節課的學習任務貼近學生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展現出學生主體性的課堂風采。但知識點的落實有所欠缺,學生活動的組織有待進一步優化。
在隨后的評課環節中,戴文中學的幸嘉怡、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奉賢實驗中學的吳秀燕、五四學校的邱永吉等老師對這兩節課給予了高度評價,老師們一致認為這兩節課讓大家對項目式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讓大家感受到了創設生活情境在物理教學中的價值和重要作用。
王根龍教研員以生活中釣魚的例子指出項目式學習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教師需要有一雙能夠發現它的眼睛。劉佳佳教研員指出兩位老師的課體現了“三個主要”的思想,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項目式單元教學的出發點。他稱贊這次項目式教學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值得全區教師探討和學習。同時,劉老師也指出,以何種形式進行教學需要進一步探討,教師要積極開展項目式教學實踐
最后,來自輝縣中學的張忠帥老師分享了題為《校園健身器材設計師》的項目式學習案例,介紹了項目主題的來源、項目實施過程,并展示了學生的活動,以及項目實施的成果和成果。指出項目式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高階思維水平,促進了課堂形式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強化了學科知識和核心能力的落地。
在“雙創”背景下,學科項目式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嘗試,也是對我校“三類”課堂的一種回應,通過本次教研活動,教師們對項目式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相信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也會更有針對性。
撰文:何思琪
攝影:范愛民、何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