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圖書館新增知識地圖卡
直播間享首發價
點擊按鈕立即預約直播
自新中考改革單獨列物理以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四個小科目被取消了北京中考的計分科目,只剩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品德與體育六個科目,其中品德將采取開卷考試的方式。
圖片來源:北京考試報
北京中考科目減少,減輕了孩子們的負擔。不過,不少家長還是擔心,雖然科目減少了,但并不意味著孩子們的考試就輕松了,甚至可能要考更多的科目,尤其是數學和物理。眾所周知,這兩門科目是最容易拿高分的,也是分數分化最大的兩門科目,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拿滿分,成績差的學生可能只能拿個位數。
有心的家長也發現,物理的重要性不只限于中考,甚至影響到孩子將來考哪所大學!在各大學公布的選修科目中,物理是最受歡迎的專業,而且越熱門的大學和專業,對物理的要求就越高。
新高考之下物理已經成為了進入名校的敲門磚,提前幫孩子打好物理學習基礎,讓孩子在將來真正入門時不至于手忙腳亂!
物理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因為物理好的孩子一定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
但說到物理,很多人都會感嘆:
我們從物理開始,然后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變得“云里霧里”,最后面對物理時變得“無能為力”。
生動逼真,令人心碎……
如何讓孩子毫不痛苦地愛上物理?
物理學博士李建龍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愛上物理、愛上科學,但是學習科學的方式是錯誤的!”
因此,他專心研發科普漫畫《物理大爆炸》,保證專業性的同時又充滿趣味性,深受小朋友喜愛!就像是請了一位專業又幽默的教練到家里,隨時交流學習。
01
新課程知識點全覆蓋,真正提供學習助力
《物理大爆炸》共13卷,涵蓋了八年級物理的所有知識點:機械運動、聲音現象、物理狀態的變化、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質量和密度、力、運動和力、壓力、浮力、功和機械能、簡單機械。
02
知識點以場景呈現,物理以“表演”方式教學
把復雜、學術的物理知識通過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清晰有趣。
03
故事+解釋+強化+總結,
循序漸進,閉環學習更注重方法
簡單易懂的故事情節
與故事緊密結合的解釋
推出關鍵概念
通過實驗鞏固知識
總結知識圖譜
04
由真正的物理學家創作,專業又有趣
由浙江大學物理學博士李建龍博士撰寫,清華、北大、浙江大學等18位頂尖高校專家教授審閱。總的來說,看到這樣“天花板”級別的配置,我覺得你可以閉著眼睛買。
對于兒童科普讀物來說,專業性和趣味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兩者缺一不可。
05
門檻不高,小學生都可以觀看
這是一套每個孩子在進入初中之前都可以讀完的書。
漫畫式講解,門檻低。
了解知識點,輕松搞定。
在進入初中之前,每個孩子都應該或多或少地對生活有基本的認識,所以這套書可以幫助他們從“基礎認知”進步到“形成知識脈絡”。
打好基礎,然后從容地邁出下一步。
點擊下方圖片可直接購買
01
超豪華專家陣容
真正的物理學家的創造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頂尖高校專家評審
向兒童普及科普,我們要充分發揮其作用。
兒童科普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簡單的堆砌、羅列,因為創作主在科普方面不夠專業;二是過于專業,忽視了兒童讀物最基本的要求——讓孩子愿意讀。
當我拿到這套書,看到“謝爾頓漫畫”幾個字的時候,我就覺得小孩子一定會喜歡這套《宇宙大爆炸》的。
謝爾頓漫畫的創作者是浙江大學物理學博士李建龍,從事科普工作14年,被譽為“中國版謝爾頓”。
不僅創作者足夠專業,本期《物理大爆炸》系列還邀請了中科院物理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一線名校18位“天花板級”的專家教授進行審閱留學之路,最大限度保證了《物理大爆炸》內容的嚴謹性。
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在讀完這套叢書后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套叢書用漫畫的方式把物理學和中國人的過去與未來聯系起來,有物理學家的洞見,有講故事者的懸念,有教育家的引導,有漫畫家的奇思妙想。這套叢書讓孩子們更接近科學,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02
1:1對標新課標物理教材
教材考點全覆蓋
知識可以被記住和使用
閱讀《宇宙大爆炸》最有趣、最讓人敬佩的是,這套書作為課外讀物,確實拓寬了知識面,提升了核心素質,并且反哺到了課堂上。
中國學生在課堂上第一次接觸物理是在八年級,因此八年級的物理教材基本上涵蓋了物理入門所需的所有基礎知識。
本套書共7冊,內容邏輯緊跟2022年最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應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涵蓋了八年級上冊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從為什么要學物理出發,以階梯式教學,配以趣味漫畫,為孩子演繹物理學習各章節知識點,幫助孩子無痛學物理。
他們甚至邀請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鄭永春博士對其進行審閱,確保其符合新課程標準對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的要求。
連順序都一模一樣,在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第一章機械運動就是從“測量”開始的,而《物理學大爆炸》第一卷的內容就是“測量與機械運動”。
教科書為何以測量開頭?教科書是“言簡意賅的硬漢”——
大爆炸將采用場景+簡單文字描述。
對于“長度的單位有哪些”,教科書還是很“硬”的。
但《大爆炸》用一個有趣的烏龍故事來解釋弄清楚長度和距離單位的重要性。
“我以為我會跑100米,但最后我跑了100公里。”
長度和距離的單位是什么?
孩子即將升入初中或者剛剛走過初中的家長都知道,從小學到初中,主修科目語文、數學、英語一下子增加到9門,難免會理解不了、跟不上節奏,壓力會陡然增大。
“課本是一粒沙,考試是撒哈拉”并非一句玩笑話,我隨便找了幾套八年級物理題給大家簡單感受一下,這絕不是簡單的課本知識的考查。
教材負責提供基礎的、必修的知識點,而考試則考查是否能透徹理解知識點,能否學以致用,形成知識脈絡。
所以這也是我最欣賞《物理大爆炸》的一點,它沒有偏離基礎知識教育,而是扎扎實實的遵循課程標準,把每個孩子需要知道的物理知識講透徹,在知識-考點-生活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讓孩子學得會用。
點擊下方圖片可直接購買
03
漫畫優先+知識解惑
使用“表演物理”而不是“談論物理”
學得快,學得好
很多家長抱怨,他們已經不能用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來滿足孩子了,不用等到孩子上了初中。
原因是初中物理不對,大人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而小孩卻總是用好奇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為什么我在高鐵上感覺自己在路上,但實際上卻不在路上?”
“冰淇淋冒出的煙為什么會向下飄呢?”
“為什么雷雨天待在車里最安全?”
“為什么浴缸放水的時候總是朝一個方向旋轉?”
…
但家長常常陷入的誤區是,在孩子好奇的時候沒有及時輸入物理知識,而是等到八年級,課業壓力極大的時候才開始擔心——孩子學不好物理怎么辦?
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基本都和物理有關,當孩子感興趣的時候,物理就可以通過故事來詮釋,變成踮起腳尖就能觸及的知識點。當真正開始學習物理的時候,這些前期的努力會讓孩子發現——學習怎么會這么簡單?
《宇宙大爆炸》系列是如何簡化物理知識的?
場景先行,用爆笑故事解讀問題:
倉鼠每秒跑20步,跛腳大象每秒跑1步,誰跑得更快?
當然是——跛腳大象!
冰棒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什么?
這叫浪費!!!(不,這叫熔化)
地球在游泳池里悄悄放了個屁,被月球接住了!
我聞不到它的味道,但我能聽到它的味道!
追根溯源:
為什么每秒跑1步的大象能把每秒跑20步的倉鼠遠遠地甩在后面呢?
因為決定“速度”的不是步數,而是距離和時間。
什么是廢物?不,是融化!
固體變成液體的過程
什么是補償?不,是固化!
液體變成固體的過程
我怎么會因為在游泳池偷偷放屁而被抓到呢?
因為水也是聲音傳播的媒介!
為何我再也聽不到螽斯的聲音了?
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而空氣就是這個介質!
用這樣一套漫畫來講授八年級物理知識之后,我真的不得不感嘆:
誰說學習是反人類的?他們一定是找錯了方法。
哪個孩子能抗拒如此有趣的物理呢!
04
循序漸進地閱讀
讓學習變得自由和“無痛”
我們舉個大家熟悉的“速度”的例子。
在教科書中,速度教學實際上可以歸結為一個簡單的公式:
不過,《生活大爆炸》用三段故事和知識點來解釋速度這個略顯抽象的概念初中物理不對,將其拆分成幾個邏輯環節,并以小朋友的視角提出問題:
跑得更快是否意味著每秒走的步數更多?
最先到達終點的人是不是更快?
快,靠什么?
提出問題后,講解知識點:
比較物體速度的方法是比較它們每秒移動的距離,這就是速度。
速度如何計算?
為什么不能像時間或距離一樣直接測量速度?
【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將學習過程變成循序漸進的步驟,循序漸進、充滿趣味,帶領孩子一步步攻克每一個知識點。
這樣的學習方式其實塑造了孩子探索、提問、質疑的核心品質,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并從每一次學習經歷中有所收獲。
點擊下方圖片可直接購買
05
好的學習方法有兩個核心:
實驗+總結
除了笑話和循序漸進的學習之外,小編還抓住了《宇宙大爆炸》最精彩的兩個點:實驗和思想總結。
我在高中的時候很喜歡向成績好的學生提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他們都有兩個共同點:善于運用知識,善于將知識總結成框架。
如何利用好、總結好?大爆炸給出了答案:
好好利用它,做一個小實驗:
了解了液體汽化成氣體的原理后,試著自己做一個實驗吧!
振動會產生聲音?我們看不見、摸不著,又怎么理解這一點呢?
我們來做兩個實驗吧!
首先了解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然后觀察聲音的振動。
其實這也是老師上課會用到的方法,在《宇宙大爆炸》里,他們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幫助孩子再次進行總結。
更重要的是,除了已有的知識點之外,作者還規劃出了未來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
聲音的頻率分為超聲波、次聲波和聽覺范圍,那么超聲波和次聲波還有什么其他用途呢?
懂頻率和振幅就夠了嗎?高等物理里還有振動與波力學,更高級的量子力學、圖像壓縮、通訊工程、人工智能等都在等著你!
所要解鎖的知識點都是本班孩子基本聽說過,但是沒有詳細學過的單詞。
等離子體態、熱力學、統計物理、火星生命、法醫極紫外光刻機、可穿戴醫療傳感器……,處處“鉤”著孩子們一步步踏入更高層次的物理世界。
每次看到總結出來的知識圖譜,我都感嘆:真是太神奇了!
我想,也只有李建龍博士這個“中國版謝爾頓”能如此輕松地把前沿科學和物理聯系起來。
06
打破紀律障礙
將知識融入生活,形成閉環
使用物理學來解決其他學科的難題
物理學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沒有人會否認這一點。還有一個很關鍵的、但很少人知道的一點是,物理學作為研究最基本物質現象的學科,也與生物、化學、歷史等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我看來,《物理大爆炸》這套叢書除了內容有趣、知識性強之外,另一個對我極具吸引力的地方是,它打破了學科壁壘。
我們以前經常開玩笑說“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雖然是玩笑,但也真實體現了學科壁壘的強勢存在。看完《宇宙大爆炸》,相信很多孩子都能自豪地說——
我的歷史/生物/化學/語文……都是物理老師教的。
歷史瑣事:為何人類歷史總是先進入青銅時代,后進入鐵器時代?
物理學告訴我們:這取決于熔點。
歷史趣聞:古人如何應對地道戰?
物理學告訴我們:有介質就容易!墨子用的就是這個!
生物學趣聞:為什么蝙蝠雖然看不清楚,但夜間仍能活動?
物理學告訴我們:因為超聲波可以用來定位。
物理附加:超聲波還可以幫助我們在漆黑的海底找到路,可以用作汽車倒車雷達,在醫院里檢查病人,在工廠里檢查零件內部,在道路上測量車輛的速度……
常識冷知識:真金不怕火煉,這是真的嗎?物理學告訴我們:黃金的熔點比鋼的熔點低……
除了《物理大爆炸》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發散性思維,在生活中、在其他課本中尋找物理知識:
比如《曹沖稱象》用到了哪些知識點?
例如,為什么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聽到雷聲?
比如,早晨的白霧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太陽一照,白霧就消失了?
邊玩邊學,用“宇宙大爆炸”的方法,把生活中、課本上肉眼可見的現象和事物,用物理的方式去詮釋。
從這個角度看,《物理大爆炸》帶領讀者從提出問題—動腦筋—推理線索—尋找答案,一步步推進,學到方法,也獲得知識,形成一個閉環,可謂是把“授人以漁”發揮到了極致。
最后再說幾句:
市場上有很多優秀的科普讀物。
有主打“全面、專業”的超硬核DK百科系列,也有主打“幼稚、有趣”的神奇校車系列。
《宇宙大爆炸》這套叢書和其他科普書不同的地方,我覺得就是“和課堂的強關聯性”,它能提供的最直接的幫助就是:幫助孩子學習思想、用好的方法,最終以一種不花家長錢的方式獲取知識。
點擊下方圖片可直接購買
魔法圖書館新增知識地圖卡
直播間享首發價
點擊按鈕立即預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