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物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考試大綱是物理科目的重要參考依據,考生需要了解考試大綱的要求,并根據大綱要求進行復習。
2. 實驗題目的數量和難度都有所增加,需要考生更加注重實驗題目的練習。同時,實驗題目更加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察。
3. 物理科目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包括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結合、物理現象的分析和解釋、物理問題的實際應用等方面。
4. 考試題目更加靈活多變,需要考生具備更加全面的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
5. 對于一些特定的知識點,如電磁感應、光學、原子物理等,可能會在考試中有所涉及,需要考生加強這些知識點的復習。
總體來說,2016高考物理分析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強調物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同時加大了實驗題目的難度和數量??忌枰鎻土曃锢碇R,加強實驗題目的練習,提高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斜面上的某點A時,突然撤去力F,物體經過一段時間后到達另一側的斜面頂端B點,已知物體從開始運動到頂端B點,經過的路程為L,物體到達A點時的速度為vA,求:
1. 撤去力F時物體距斜面底端的距離x;
2. 撤去力F后物體到達頂端B點所用的時間。
分析:
1. 撤去力F時物體距斜面底端的距離x可以通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求解。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有:
x = (vA^2)/(2a)
其中a為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由于物體在撤去力F后做勻減速運動,因此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F - mg·sinθ = ma
其中sinθ為斜面的傾斜角度。將上述兩式代入公式中,可得:
x = (vA^2)/(2(F - mg·sinθ))
由于題目中已知vA和F,因此可以求出x。
2. 撤去力F后物體到達頂端B點所用的時間可以通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求解。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有:
t = (vB - vA)/a'
其中vB為物體在撤去力F后的最終速度,a'為物體在撤去力F后的加速度。由于物體在撤去力F后做勻減速運動,因此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mg·sinθ - F' = ma'
其中F'為撤去力F后的摩擦力。將上述兩式代入公式中,可得:
t = (vA - vB)/(mg·sinθ - F')
由于題目中已知vA和L,可以求出t。
答案:(1)x = (vA^2)/(2(F - mg·sinθ))
(2)t = (vA - vB)/(mg·sinθ - F')
這個例子涵蓋了高中物理中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和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通過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