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高考物理科目考試包含以下內容:
1. 力學部分: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平拋運動;
牛頓運動定律;
動量定理;
動量守恒定律。
2. 熱學部分:
分子動理論;
溫度和內能;
氣體實驗定律。
3. 電場部分:
電場強度和電勢差;
電容器和電容;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4. 磁場部分:
磁場和磁感應強度;
安培力;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5. 光學部分: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全反射和臨界角。
6. 近代物理初步:這部分內容要求較低,主要是一些常識性的介紹,如波粒二象性、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
7. 實驗部分:包括力學實驗、熱學實驗、電學實驗、光學實驗等。
請注意,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內容可能會因為考試大綱、出題人、閱卷人等因素有所變化,建議查看官方發布的詳細信息。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斜面上的某點A時,突然撤去恒力F,物體繼續沿斜面向上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后,物體又返回斜面的底端,已知物體運動到A點時的速度為vA,求:
1. 物體從A點運動到斜面底端的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
2. 物體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
解析:
1. 物體從A點運動到斜面底端的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量。根據動能定理,有:
W = (1/2)mv2 - (1/2)mvA2
其中,m為物體質量,v為物體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
由于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運動,所以拉力F做的功等于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和物體動能的增量之和。由于斜面光滑,所以摩擦力做的功為零。因此,拉力F做的功即為物體動能的增量。
2. 物體返回斜面底端時,由于初速度不為零,所以不能直接使用動能定理求解速度大小。我們需要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求解物體的加速度和位移,再根據動能定理求解速度大小。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返回斜面底端時的加速度為:
a = (mgcosθ - Fsinθ) / m
其中,mgcosθ為物體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Fsinθ為拉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
根據運動學公式,物體返回斜面底端時的位移為:
s = (vA2 - 0) / (2a)
其中,vA為物體返回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
根據動能定理,物體返回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為:
v = sqrt(2as + vA2)
其中,sqrt表示開平方。
綜上所述,物體從A點運動到斜面底端的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為(mv2 - mvA2)/2;物體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為sqrt((2(mgcosθ - Fsinθ)s + v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