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易錯點有以下幾個:
1. 對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比如,質點、向心力、周期、線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都是考試中常出現的考點。
2. 不注意物理過程的分析。在分析不清楚物理情景時,有的同學就對物理過程進行不下去了,此時,切忌盲目地應用數學知識解題。
3. 不能準確找出題目中的臨界點。在力學問題中,常常有很多臨界條件,如小船渡河問題,一定要分析船頭指向和船的渡河速度(水流速或船的速度)的關系,否則很容易造成失分。
4. 不能靈活運用整體法與隔離法。整體法適用于系統內各物體間沒有相互作用力時(即系統處于平衡狀態時)的分析,而當系統內有相互作用力時,則應采用隔離法進行分析。
5. 不能正確進行物理圖像的數學表達式的選擇。物理圖像的縱軸、橫軸所表示的物理量以及圖像中的點、線、斜率、截距等都可能成為考點。
6. 不能正確進行臨界問題的分析。在碰撞、形變等過程中,常常有“恰好”、“恰好能”、“速度最大”等臨界狀態出現,一定要分析清楚物體的運動過程才能正確解題。
7. 不能正確進行矢量的合成與分解。在電磁學部分,常常涉及兩個矢量的合成與分解(如安培力、洛倫茲力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果還有疑問,建議咨詢物理老師或者查閱相關書籍。
物理高考易錯點及例題:
關于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的關系。
易錯點1: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或相對運動。
易錯點2: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物體受靜摩擦力時,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
例:如圖所示,長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B上疊放著一個物體A,在A、B間放著一根被壓縮的彈簧,用手沿水平方向突然將彈簧迅速釋放,使物體A向右運動,物體A與長木板B始終保持相對靜止,則( )
A. 物體A受到B板對它的滑動摩擦力
B. 物體A受到B板對它的靜摩擦力
C. 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有可能為零
D. 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向右
答案:ACD。
分析:物體A向右運動,說明物體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由于物體A與長木板B始終保持相對靜止,所以物體A受到B板對它的滑動摩擦力,選項A正確;由于物體A與長木板B之間的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均沒有發生變化,所以物體A受到B板對它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選項B錯誤;若彈簧的彈力等于B板對物體A的摩擦力,則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零,選項C正確;由于彈簧的彈力向右,所以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向右,選項D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