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理科物理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
力學和熱學部分:包括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功和能、氣體性質、熱力學定律等。
電學部分:包括電場、電路分析、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等。
光學部分:光的折射、反射定律和波動光學。
近代物理部分:包括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玻爾的原子模型、氫原子光譜和光譜分析、光的粒子性(康普頓效應)。
當然,高考物理的考試內容會根據每年的考試大綱進行微調,具體請參考當年的考試大綱。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突然撤去力F,物體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過時間t后撤去力F,求物體在撤去力F后的運動距離。
解析:
1. 初始條件:物體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與F平衡。撤去力F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變為與運動方向相反。
2. 受力分析:撤去力F后,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
3. 運動分析:物體在撤去力F后的初速度為零,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恒力,所以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4. 距離求解:根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可求得物體在撤去力F后的運動距離。
答案:
設物體在撤去力F后的運動距離為x,則有:
x = (1/2)at^2 = (1/2) (f/m) t^2 = (1/2) (μmgt^2)
其中,a為加速度,f為摩擦力,μ為摩擦系數。
這個例題考察了學生對牛頓運動定律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基本的運動學公式。它適合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并提高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