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廣東卷物理包括以下內容:
1. 選修3-5:
原子物理部分包括氫原子光譜、波爾模型、電子軌道以及躍遷等知識。
碰撞部分包括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問題中的應用。
動量部分包括動量守恒定律及其適用條件,以及利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題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2. 選修3-3:
熱學部分包括分子動理論、熱力學定律等知識。
選修3-3中的熱學內容主要考查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應用,以及氣體壓強的微觀意義等。
此外,物理實驗部分也有涉及,包括力學實驗和電學實驗兩個部分,具體內容涉及多個實驗的考查。請注意,以上內容可能并不完全準確,具體內容請參考官方發布的信息。
題目:
【2014年廣東高考物理】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斜面上的某一點時,突然撤去力F,物體繼續沿斜面向上運動,最后停在斜面上的某一點。已知物體運動到撤力前的位置時速度為v,斜面傾角為θ,求撤去力F后物體能夠到達的新位置與撤去力F前的位置間的距離。
解析:
首先,我們需要考慮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的運動情況。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我們可以得到物體在F作用下的加速度和運動距離。
在F作用下的加速度為:a = F - mgsinθ / m = F / m - gsinθ
物體在F作用下的運動距離為:s = 1/2(F - mgsinθ)t^2
然后,我們考慮撤去力F后的運動情況。由于物體在撤去力F后只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它的加速度仍然是g。
撤去力F后的運動距離為:s' = vt - 1/2gt^2
最后,我們需要將兩個距離相加,得到物體從撤去力F前的位置到新位置的總距離。
總距離為:s'' = s + s' = (F - mgsinθ)t^2 / 2 + vt - 1/2gt^2
答案:物體從撤去力F前的位置到新位置的總距離為(F - mgsinθ)t^2 / 2 + vt - vt + s = (F - mgsinθ)t^2 / 2 + v(t - sinθ)
這個例子是一個典型的牛頓運動定律和動能定理的綜合應用,考察了學生對物理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