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浙江卷物理包括以下內容:
1. 選修3-5:
原子物理部分:氫原子的能級結構(含躍遷),波爾理論,能級差與輻射頻率的關系,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等。
動量與能量(含碰撞)
碰撞與反沖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原子核的組成及放射性
核力與結合能
衰變的分類及衰變方程
天然放射現象的意義
原子核的穩定性
2. 選修3-3:
分子動理論:分子動能,分子勢能,物體的內能(結合熱力學第一定律)
氣體: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及其應用(要會臨界問題)
3. 力學: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和理論綜合運用(含追擊相遇問題,圓周運動與牛頓定律的綜合問題)
平衡問題
臨界問題
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4. 振動和波:
簡諧運動的特征,圖像及應用。
波的圖象及應用。
多普勒效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此外,還有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運動的問題,功能關系及能量轉化問題等。以上內容供您參考,建議查閱官方發布的信息。
題目:
【2014年浙江卷物理】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斜面上的某一點時,物體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動量是P,當物體到達斜面上的某一點時,突然撤去恒力F,物體恰又沿原斜面向下運動,當物體回到斜面底端時,動量恰好為零。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求:
1. 撤去F之前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
2. 物體從開始運動到返回底端整個過程中的最大速度;
3. 物體從開始運動到返回底端整個過程中的時間。
解析:
1. 撤去F之前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則根據動量定理有:F - mgsinθ - ma = 0,其中sinθ是斜面的傾角。解得a = F/m - gsinθ。
2. 當撤去F后,物體沿原斜面向下運動,此時加速度為gsinθ。根據速度位移公式v^2 = 2as,最大速度v = sqrt(2gL),其中L是物體在撤去F之前到達的某一點到斜面底端的距離。
3. 返回底端時,物體的速度為零,根據速度位移公式v^2 = 2gsinθL,可得L = v^2/(2gsinθ)。整個過程的時間t = 2L/v = 4L/(sqrt(2gL) + sqrt(gL))。
答案:
1. 撤去F之前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F/m - gsinθ。
2. 物體從開始運動到返回底端整個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sqrt(2gL)。
3. 整個過程中的時間為4L/(sqrt(2gL) + sqrt(gL))。
這個題目涉及到動量和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需要考生對這兩個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