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安徽卷物理包括以下內容:
1. 選修3-5:
原子物理部分:氫原子的能級結構(含躍遷),波爾理論(含躍遷),能級差與輻射(或吸收)的能量關系,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
2. 選修3-3:
熱學部分:分子動理論,熱力學定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此外,還有力學和電學部分的基礎知識,如牛頓運動定律和庫侖定律等。
請注意,具體的題目可能會略有變化。建議查看官方公布的考試大綱和樣題,以獲取最準確的信息。
題目:
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初速度v0開始運動。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一個大小不變的垂直于小球平面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已知小球在受到推力F后的運動軌跡為拋物線,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恒為f。求:
1. 小球受到的推力F的大??;
2. 小球從拋出點到最高點的距離。
解答:
F - mg - f = mv2/r
其中,r為拋物線的半頂弧長。由于小球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所以r = h = 水平距離 - 豎直距離。
將上述方程代入已知條件,可得:
F = mg + f + mv2/h
其中,v2為小球在最高點時的速度平方。由于小球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所以v2 = 0。因此,F = mg + f + 0 = mg + f。
h = ∫(0, r) vdt = ∫(0, h) (v2/g)dt = (v2/g)∫(0, h) dt = (v2/g)t |(0, h) = (v2/g)(h/v2) = v2h/g
其中,t為小球從拋出點到最高點的時間,r為拋物線的半頂弧長。由于小球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所以t = h/v2。因此,h = v2h/g。
答案:推力F的大小為mg+f,小球從拋出點到最高點的距離為v2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