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型題有:
1. 子彈打木塊模型:涉及動力學、動量定理、能量守恒。
2. 傳送帶模型:涉及運動學、受力分析、牛頓運動定律、能量守恒。
3. 臨界模型:涉及圓周運動、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與偏轉等。
4. 連接體模型:涉及牛頓運動定律、運動學、動能定理、功能原理。
5. 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模型:涉及最高點的受力分析、最低點的受力特點、繩模型和桿模型的運用。
6. 碰撞模型:涉及動量守恒、能量守恒。
7. 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模型:涉及電場、磁場、力、運動學等知識。
8. 電磁感應中的模型題:主要考察電磁感應的綜合問題,常常會與力學問題結合在一起。
9. 光學模型題:主要是對光的反射、折射、雙縫干涉、衍射等光學現象的問題。
此外,還有繩拉小車模型、單桿模型等。這些模型題在高考中經常出現,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強對這些模型的理解和應用。
題目:一個質量為 m 的小球,在距離地面高為 H 的位置以初速度 v 水平拋出。不計空氣阻力,求小球落地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模型分析:本題主要考察了平拋運動的相關知識,包括運動分解和速度合成等。
解題過程:
(1)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大小為 vx = v;
(2)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其速度大小為 vy = gt,其中 g 為重力加速度。
根據平拋運動的規律,可得到小球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 v = sqrt(vx^2 + vy^2) = sqrt(v^2 + (gt)^2)。
由于小球在豎直方向上的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為 θ,因此小球落地時的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 θ = atan(gt/v)。
答案:小球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 sqrt(v^2 + (gt)^2),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 atan(gt/v)。
這道題考察了平拋運動的規律,需要考生能夠正確地進行運動分解和速度合成。通過這道題,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平拋運動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