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高考物理題目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力學部分:主要考察了質點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和動量定理等知識,涉及到直線運動、圓周運動、碰撞、振動和波等內容的計算題和選擇題。
2. 電學部分:主要考察了電場、磁場和電磁場中的帶電粒子運動和能量守恒,以及電路分析等內容的計算題和選擇題。
3. 光學和熱學部分:主要考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氣體性質和熱力學定律等內容的選擇題。
此外,還有一些實驗題,主要考察了實驗的基本操作、數據處理和分析實驗結果等內容。總體來說,1997年的高考物理題目難度適中,覆蓋面廣,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
1997年高考物理例題:
【例題1】(單項選擇題)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的大小為$v = 4m/s$,經過$t = 5s$的時間速度大小變為$v^{\prime} = 8m/s$,則該物體可能具有的加速度為( )
A. $a = 2m/s^{2}$,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
B. $a = - 2m/s^{2}$,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
C. $a = 2m/s^{2}$,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D. $a = - 2m/s^{2}$,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BD
【解析】
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的大小為$v = 4m/s$,經過$t = 5s$的時間速度大小變為$v^{\prime} = 8m/s$,有兩種可能:末速度的方向可能與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是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末速度的方向可能與初速度方向相同,則$\frac{v^{\prime} - v}{t} = \frac{8 - 4}{5}m/s^{2} = 0.8m/s^{2}$,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末速度的方向可能與初速度方向相反,則$\frac{v - v^{\prime}}{t} = \frac{4 - 8}{5}m/s^{2} = - 0.8m/s^{2}$,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故BD正確,AC錯誤。
故選BD。
本題考查對加速度的理解能力.對于加速度與速度的關系要注意明確矢量性.
【點睛】
本題考查了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問題,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物體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
【注意】
本題中末速度的大小是解題的關鍵.
【例題2】(多選)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依次通過ABC三點,BC段位移為x,BC段平均速度為v,AB段平均速度為$\overset{―}{v_{1}}$,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物體加速度大小為$\frac{x}{\frac{x}{v} - \overset{―}{v_{1}}}$
B.物體加速度大小為$\frac{x}{\overset{―}{v_{1}} - \frac{x}{v}}$
C.物體在B點的瞬時速度為$\sqrt{\frac{x}{v}(\overset{―}{v_{1}} + v)}$
D.物體在B點的瞬時速度為$\sqrt{\frac{x}{v} + \frac{x}{v_{1}}}$
【答案】ACD
【解析】
AB段位移為$\overset{―}{v_{1}}$,BC段位移為$x$,根據平均速度公式可得:$\overset{―}{v_{1}} = \frac{AB + BC}{2t}$;BC段平均速度為$v$,則有:$x = \frac{v}{t}$;聯立解得:$t = \frac{\sqrt{x(\overset{―}{v_{1}} + v)}}{v_{1}}$;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可得:$a = \frac{\Delta v}{\Delta t} = \frac{\sqrt{x(\overset{―}{v_{1}} + v)}}{t} = \frac{\sqrt{x(\overset{―}{v_{1}} + v)}}{2\sqrt{\frac{x}{v_{1}}}}$;故ACD正確;B錯誤。
故選ACD。
本題考查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的應用問題。要注意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靈活應用。
【點睛】
本題主要考查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的應用問題。要注意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靈活應用。難度適中。
【例題3】(實驗題)某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由打點計時器得到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如圖所示,紙帶上兩相鄰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T=0.10s,其中A、B、C、D、E為計數點,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則:
(1)打點計時器打B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是______;小車的加速度是______;
(2)在紙帶上打點計時器打點的前后各取三個計數點A、B、C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