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山東理科綜合物理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1. 必考部分:
1. 物理學基礎知識(含力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學),約占百分之五十;
2. 物理學的實驗及其使用儀器,約占百分之二十;
3. 物理學與技術的發展,約占百分之二十;
4. 物理科學的思想和方法,約占百分之五;
5. 選考部分,約占百分之十。
2. 選考部分:考生可以從選修3-3(熱學)和選修3-4(機械振動和機械波和動量守恒定律)中選一個模塊考試。
以上是2014年高考山東理科綜合物理部分的部分內容,更具體和詳細的內容建議查閱當年的高考真題。
題目:
【2014年山東高考物理理綜試題】
某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記錄了小車運動的紙帶。
一、實驗步驟:
1. 將附有滑輪的長木板放在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好電路。
2. 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一重物,然后松開手,讓小車在木板上滑動,拖動紙帶,使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
3. 接通電源,啟動打點計時器,然后釋放小車,看小車能夠做勻速直線運動嗎?
二、實驗分析:
1. 小車開始運動時,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第一個點是什么點?它離所停的點的距離約為多少?
2. 實驗中要用刻度尺測量哪些物理量?用這些物理量表示小車運動的哪些性質?
3. 實驗中要重復多次測量,除了測量小車通過的距離外,還需要測量什么物理量?為什么要重復測量?
三、實驗結論:
通過實驗分析紙帶,可以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多少?方向如何?
答案:
1. 小車開始運動時,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第一個點是開始運動時打下的點。它離所停的點的距離約為0.1米左右。
2. 實驗中需要用刻度尺測量小車開始運動時打下的點的位置以及小車通過的距離和所掛重物的質量等物理量。這些物理量可以用來表示小車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性質。
3. 為了減小誤差,需要重復多次測量。除了測量小車通過的距離外,還需要測量重物的質量以及電源的頻率等物理量。
4. 根據實驗數據可以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多少?方向如何?
以上是一個可能的例子,實際高考物理試題可能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