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2014年高考海南卷物理的全部內容,但可以提供部分試題如下:
一、選擇題:
1. 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由A點上滑,到達斜面中點時靜止,若僅給物體一個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則它滑回A點時的速度大小與前一種情況相比( )
A. 一定變小 B. 一定變大 C. 一定不變 D. 可能變大,也可能變小
二、實驗題:
(多選)在測定小金屬球從某一高度釋放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大小的實驗中,已提供的器材有:斜面(固定)、金屬球、光電門測速裝置(固定在AB的中點處)、米尺、支架、細繩、小球等。
1. 為了能較準確地測出小球釋放時的初速度,還需要的器材和器材有( )
A. 秒表 B. 刻度尺 C. 光電門測速裝置 D. 停表
三、計算題:
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桌面滑過一段圓弧形小段,圓弧半徑為R,其圓心角為θ,已知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物體從開始運動到停止運動的全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上述內容只是部分試題,高考海南卷物理試題可能包含更多內容。
題目: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作用,從靜止開始沿水平面做直線運動。已知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求物體在運動過程中:(1)物體的加速度大小;(2)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如果物體在外力作用下運動了10s,求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
解答:(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為
a = F - μmg = 2m/s2
(2)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f = μmg = 10N
方向與外力方向相反。
(3)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為
F合 = F - f = 10N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在10s內的位移為
x = 1/2a t2 = 50m
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為
W = Fx = 500J
這個例子涵蓋了高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包括牛頓第二定律、滑動摩擦力、運動學公式和動能定理等。通過這個例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和公式的應用,為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