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力電綜合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
1.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和偏轉:包括加速電場、偏轉電場、側移量的計算等。
2. 靜電力與運動:包括平衡狀態(tài)下的靜電力與運動的關系,電場線與運動軌跡的關系等。
3. 電容器的功能與計算:包括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過程、電容器在電源電路中的作用等。
4. 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包括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勻速圓周運動、在復合場中的直線運動等。
5.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包括感應電動勢與磁通量變化的關系、感應電流的方向判定等。
6. 電路設計與計算:包括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應用、串并聯(lián)電路的分析等。
此外,高考物理力電綜合也可能涉及其他內(nèi)容,如變壓器、傳感器等電學器件的應用,以及交變電流的規(guī)律和特點等。
請注意,以上內(nèi)容僅供您參考,具體高考物理力電綜合的內(nèi)容可能會因地區(qū)和學校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果您需要更詳細的信息,建議您參考官方文件或咨詢專業(yè)人士。
題目:一個質(zhì)量為 m 的小物塊,放置在絕緣水平面上,小物塊與水平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 μ ,小物塊帶正電荷 q,在距物塊右端為 d 的地方有一與物塊帶同種電荷的電量為 Q 的固定點電荷,現(xiàn)將一外力 F 作用在小物塊上,使物塊由靜止向右運動,求物塊所能到達的最遠距離 s 的大小。
解答:
首先,小物塊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開始做勻減速運動。由于物塊帶正電荷,固定點電荷也帶正電荷,因此它們之間會產(chǎn)生靜電斥力。這個斥力隨著物塊距離固定點電荷的接近而增大。
當物塊的加速度減小到零時,它就停止減速,開始做勻速運動。在這個過程中,物塊受到外力 F、摩擦力、庫侖力和重力的作用。
F - μ(mg + kqQ/r^2) = 0
其中 r 是物塊與固定點電荷的距離。
F - μmg = ma
其中 a 是物塊的加速度。
Fs - μmg(s + d) = 0
其中 s 是物塊所能到達的最遠距離。
將上述三個方程聯(lián)立,可以得到 s 的表達式:
s = d - kQq/(Fr^2 + μ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