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歷史常識包括以下內容:
1. 歷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相對論思想的人是伽利略。他提出,若要確定某件事物運動的情況,就必須確定相對于某個選定的標準(例如某一物體)的參考。
2. 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是英國物理學家瑞利。他因為建立了利用真空中的輻射來測氣體的方法,在1902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3.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實驗:盧瑟福根據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密立根油滴實驗是首次用實驗方法準確測量電荷e的實驗;卡文迪許扭秤實驗為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做出了重大貢獻。
4. 歷史上著名的質能方程:愛因斯坦提出質能方程E=mc2,說明物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5. 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牛頓、伽利略、開普勒、法拉第等科學家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6. 光年:光年是天文學中表示距離的單位,是由光的速度和一年的秒數(約3.156×10^7秒)所得到的長度。
7. 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湯姆生發現電子后,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以上只是高考物理歷史常識的一部分,更多內容建議咨詢專業人士或查詢相關資料。
問題:請解釋什么是牛頓運動定律?
答案:牛頓運動定律是指慣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慣性定律指出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定律指出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將產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與外力的方向相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指出每一個物體都會對另一個物體產生作用力,同時另一個物體也會以相同的大小和方向反作用于該物體。牛頓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廣泛應用于工程和物理問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