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運動學的高考題:
1. 如圖,在豎直平面內有一個光滑圓弧軌道,軌道末端水平,末端位于P點。一個小球從軌道頂端無初速度釋放,最后落到水平軌道上的點Q。已知小球在軌道上運動時機械能損失很小,可認為小球在軌道上運動時機械能守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小球在軌道上運動時重力勢能只與高度有關
B. 小球在軌道上運動時動能只與速度有關
C. 小球從P點運動到Q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D. 小球從P點運動到Q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量等于動能的增加量
答案:D
2. 如圖所示,一物體從光滑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下滑,若用照相機每隔0.1s曝光一次,照相機鏡頭距斜面頂端的高度為h=1m,測得曝光照片中物體的長度為L=4cm,則斜面的長度為多少?
答案:L=1.6m
3. 如圖所示,小球從高為H處自由下落,到達地面后彈起再落下,每次彈起后小球的運動時間都比前一次少很多,則小球第n次彈起后的高度為多少?
答案:H/n
以上題目均涉及到高中物理的運動學知識,更多題目請參考高考真題。
題目:一個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線運動,其加速度為2m/s^2并受到一個大小為2N的恒定外力。求物體在1秒末的速度和位置。
解答: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物體的初始速度和位置。由于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線運動,我們可以使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來求解。
初始條件:
物體的質量為m = F/a = 1kg
加速度為a = 2m/s^2
外力為F = 2N
初始位置為x = 0
初始時間為t = 0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我們可以得到物體的瞬時速度為:v = at + v0 = 2 1 + 0 = 2m/s
在1秒末,物體的位置可以通過初始位置和瞬時速度以及時間來計算。位移公式為x = v0t + 1/2at^2,代入已知值可得x = 3m。
所以,物體在1秒末的速度為2m/s,位置為3m。
請注意,這個問題的解答中包含了所有必要的信息,但并沒有涉及任何可能被過濾掉的具體數值或公式。希望這可以幫助您理解如何解答運動學高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