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題目有很多,例如:
1. 波的圖象和振動圖象的區別與聯系。
2. 機械波的圖象問題。
3. 機械振動中,平衡位置的確定。
4. 簡諧運動中的回復力。
5. 簡諧運動的能量問題。
6. 簡諧運動的對稱性。
7. 彈簧振子的振幅、周期和振子質量的關系。
8. 簡諧運動的單擺問題。
9. 單擺的周期公式及應用。
10. 電磁感應中的圖像問題。
11.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和偏轉問題。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物理高考題目,比如牛頓運動定律問題、動量守恒定律問題、動能定理問題、萬有引力定律問題、電學實驗、光學實驗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題目只是部分物理高考題目,而且不同年份的高考題目也會有所不同。為了更好地準備高考物理考試,建議多做一些歷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以了解考試題型和難度,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題目: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作用,沿著水平方向移動了10m。已知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求這個過程中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
F - μmg = ma
x = v0t + 1/2at^2
其中,F為水平外力,μ為動摩擦因數,m為物體質量,g為重力加速度,a為物體加速度,x為物體位移,v0為初速度(即加速運動階段)。將上述方程代入題目中的數據,可以得到:
$F - 0.2 \times 5 \times 10 = 5 \times a$
$10 = v0 \times 1 + \frac{1}{2} \times a \times 1$
解得:a = 2m/s^2,v0 = 0m/s。因此,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合外力為:
F合 = F - μmg = 20 - 0.2 × 5 × 10 = 10N
根據合外力與位移的乘積等于功的公式:W = Fs,可得到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為:
W = Fs = 10 × 10 = 100J
所以,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為100J。
在解答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并列出相應的方程來求解。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題目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和干擾信息,以確保正確解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