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東高考物理科目涵蓋了不同層次、不同難度、不同能力的試題,重點考查考生對物理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物理思想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具體來說,試題包括以下內容:
試題題型包括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其中選擇題有12道共36分,非選擇題有7道共74分。
試題覆蓋了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識,包括運動的描述、相互作用與運動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電場和磁場等。同時,試題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比如通過圖表、圖像等方式考查物理規律和定理。
試題還考查了考生對物理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包括物理規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以及物理實驗的考查。
總的來說,山東高考物理試題注重考查考生對物理基本概念、規律和方法的掌握,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在備考時,需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加強解題訓練,提高自己的綜合應用能力。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斜面上的某一點時,其動能恰好為零。此時,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大小與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求物體運動到斜面上的哪一點?
解析:
1.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需要求解的問題。題目中給出了物體的質量、恒力F、斜面的光滑程度以及物體在到達某點時的動能恰好為零等條件。需要求解的問題是物體運動到斜面上的哪一點。
2. 根據題意,物體在斜面上受到恒力F的作用,因此物體的加速度可以表示為a = F/m。同時,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大小與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因此可以列出牛頓第二定律方程:F + mg·sinθ = N + ma,其中θ為斜面的傾斜角度。
3. 題目中要求物體在到達某點時的動能恰好為零,因此可以列出動能定理方程:Fs = 0 - (mv?2)/2,其中v?為物體的初速度。
4. 通過以上三個方程,可以解出物體在斜面上所經過的位移s與傾斜角度θ之間的關系。具體來說,當物體到達斜面上某一點時,其動能恰好為零,因此可以列出方程:s = (mv?2/2F) - (gsinθ)·t,其中t為物體經過該點的時間。通過求解該方程,可以得到物體運動到斜面上的位置。
答案:物體運動到斜面上離斜面底端距離為(mv?2/2F - gsinθ)·tanθ處。
這個例題考察了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和運動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考察了學生對物體受力分析和運動軌跡的分析能力。通過這個例題,學生可以了解高考物理的難度和考察方向,從而更好地準備高考物理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