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中常用的字母及其翻譯如下:
E - 電動勢。
P - 壓強。
F - 恒力。
f 或 N - 摩擦力。
a 或 v - 加速度或速度。
v - 動量。
I - 電流。
U - 電壓或電勢差。
Q - 電量。
k - 靜電力常量。
h - 普朗克常量。
? - 電場能量。
R - 電阻。
T - 時間。
m - 質量。
G - 萬有引力常量。
G·Mm/r2 = 萬有引力。
G·Mm/r2 = 重力。
G·m?·m?/r2 = 向心力。
E·m = 動能定理。
E·m/t2 = 動量定理。
Δp = F·Δt = 動量變化量。
Δp/Δt = 平均沖力。
E·m/Δs = 功。
ΔE·m = 電場力做的功。
Δv2/2 = 動能變化量。
v2/R = 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
Ft = 位移變化量。
Ft2/2m = 最大速度。
Ft2/m = 最大動能。
Ft2/2mR = 向心力變化量。
FtR = 向心力變化量與向心加速度的關系。
FtR/m = 向心加速度變化量與向心加速度的關系。
FtR/R = 向心加速度變化率與周期的關系。
Φ、Ψ - 電容器的電勢能、電勢差(電位)。
ε - 電容器極板上的電荷量(電位差)。
Φ、Ψ、ε、E、C等都是矢量還是標量,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到書店或者上網查閱最新的高中物理教材,以獲取最準確的信息。
題目:一個物體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體的質量為m,求水平恒力F的大小。
1. 勻加速直線運動,說明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是恒定的,即F合 = F - f = ma,其中f為摩擦力。
2. 根據摩擦力公式f = μN,其中N為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可以求出N = mg + Fsinθ,其中θ為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夾角。
3. 將N代入上式可得F合 = F - μ(mg + Fsinθ) = ma,其中F合為合外力。
4. 由于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a恒定,即F合 = ma恒定,整理可得F = ma/μ + μmg + Fsinθ。
其中,F為水平恒力的大小,a為物體的加速度,μ為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m為物體的質量,θ為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夾角。
希望這個例子能夠幫助您理解高考物理中字母的翻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