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榮
介紹
高中物理涉及很多模型,例如彈簧模型、雙星系統模型、傳送帶模型等等,這些物理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學生提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內化對物理世界的理解。
認知具有正向的驅動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物理模型,培養模型意識,對幫助學生快速解答物理問題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從而大大提高他們的解題效率,優化物理學習的有效性。
云南省臨滄市第一中學
袁光榮
摘要:高中物理涉及很多模型,例如彈簧模型、雙星系統模型、傳送帶模型等等,這些物理模型的建立對于學生提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內化對物理模型的理解非常重要。
認知具有正向的驅動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物理模型,培養模型意識,對幫助學生快速解答物理問題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注重相關模型的講解與應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
建模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基礎,鑒于此,文章結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了高中物理課堂中培養建模能力的策略。
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建模能力;培養策略
介紹
物理模型是人們通過科學思維對實際問題的本質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物理模型的構建簡稱物理建模留學之路,是指構建物理模型的過程。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
2017
標準中物理建模的課程目標是:具有構建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能夠
認識論是一種根據一定的科學方法,根據一定的情境和情況,對一定條件下的客觀事物進行抽象、概括,構造出便于研究的、能從主要方面反映事物本質特征和共同屬性的理想模型和概念。
模型構建不僅是一種科學思維過程,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除了運用抽象概括、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一般科學方法外,物理建模
除了科學思維方法外,物理思維方法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物理建模中,既要掌握一般的科學思維方法,又要善于運用物理思維方法。
維度方法,使學生能有效地識別、提取物理模型并應用于實際問題以及構建新的物理模型。
1.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陳舊
高考是每個高中生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轉折點,在大多數人眼中,通過高考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是未來找到一份好工作、成為一個成功人士的關鍵。
這種有些偏激的觀念給高中生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和壓力,考試成績成了老師和家長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
這也直接導致了傳統教學中出現了以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為最終教學目標的錯誤觀念,在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支配性,過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卻忽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容易使學生對物理教學產生抵觸情緒,學習效果大大降低。
2.教學模式單一
在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雖然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實施,使大多數教師認識到了創新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一些教師
教師習慣依靠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模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不可否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于物理教學有著一些獨到的見解。
他們對課堂教學有較強的掌控力,但同時更容易受制于教學經驗,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不懂得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運用較少,導致教學氛圍呆板、教學模式單一、無趣,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充分發揮你的潛力。
2.高中物理課堂中建模能力培養的策略
1. 創建問題場景并進行建模訓練
提高學生的實物造型能力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在開展訓練工作時,不能急于求成,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講解相關的實物模型,注重發揮創造力。
一方面,認真分析高中物理教學重點,掌握與重點知識相關的物理模型,在訓練中認真篩選相關知識。
選取相關的問題情景,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鼓勵學生進行建模訓練;另一方面,要注重觀察和學習,提升學生建模的積極性。
我們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有針對性的建模指導,還要注重鼓勵學生認真復習所學知識,積極討論,理解相關問題場景,建立正確的模型,順利解決問題。
2. 使用類比
就是通過對物體的性質與頭腦中模型的性質進行比較,推斷出物體與模型物體在其他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處。
表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因此可以遷移熟悉的物理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高中物理建模,引力和電場是保守力場,其功與路徑無關。
“
僅在
當重力做功時,物體的動能與重力勢能之和保持不變,機械能守恒。
”
當 時,我們可以把引力場中的這個定律推廣到電場中,即
“
僅用電力
當場力做功時,帶電體的動能與勢能之和保持不變。
”
。
3. 鼓勵建模總結,灌輸建模技能
高中物理設計的模型有很多,不同的模型應用了不同的物理知識,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建模技巧才能更好的提高高中物理建模水平。
一方面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建模學習習慣,總結各種物理模型,掌握各種物理模型。
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有良好的
具有良好的分享意識,注重主動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物理建模經驗,認識到建模方面的不足,向其他同學學習物理建模技巧,不斷提升自己。
4.開發數據資源,拓展教學路徑
從目前的社會現狀來看,大數據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較少高中物理建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結合時代。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獲取到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
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充分掌握教材內容,在龐大的教學資源中合理取舍,通過再創造,選出最具教學價值的教材內容。
拓展高中物理的教學路徑。此外,高中物理教師還可以結合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將微課、MOOC等熱門教學模式融入教學中,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安排學習時間,徹底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拓展教學路徑,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結論
以上只是高中物理建模最常用的學科思維方法,如何識別、提煉、應用現有的物理模型并建構新的模型,需要研究與實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