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期中高三會考的考點包括:
1. 物理學在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幾個重要概念和規律(如力、運動、功、能、動量、沖量、機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包括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3.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以及勻減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方法,以及它們的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關系。
4. 實驗:打點計時器的使用,紙帶分析,加速度的計算等。
5. 曲線運動和“平拋物線”的研究方法。
6. 物體在共點力作用下(三力平衡)的平衡條件及其應用。
7. 振動和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包括簡諧運動、受迫振動、共振等。
8. 電場和磁場的基本性質,以及電磁感應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9. 熱力學第一定律和氣體性質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
此外,可能還會涉及到一些物理學中的重要物理學思想和觀念,如牛頓第一定律、慣性、質點模型等。同時,還會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科學方法,如理想實驗、等效替代等。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考點可能會因地區和學校不同而有所差異。
題目:一個物體在水平傳送帶上隨傳送帶一起運動,已知物體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體相對于傳送帶滑動了一段距離后,最終與傳送帶相對靜止。求物體在傳送帶上滑動的距離。
分析:物體在傳送帶上滑動時受到傳送帶的摩擦力作用,該摩擦力提供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可以求解物體在傳送帶上滑動的距離。
解答:物體在傳送帶上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為:f = μmg
物體受到的合力為:F = f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為:a = F/m = μg
物體在傳送帶上滑動的距離為:s = v2/2a = (v2/2μg)
其中,v為物體開始滑動時的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物體在傳送帶上滑動的過程中,由于傳送帶的運動速度恒定,所以物體最終會與傳送帶相對靜止。因此,物體在傳送帶上滑動的距離取決于物體開始滑動時的速度和摩擦力的大小。
希望這個例子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物理期中考試中的過濾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