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高三物理幾何光學計算題:
1. 已知點光源發出的光經薄透鏡后形成平行光束,則透鏡的焦距可能為多少?
2. 某同學在利用單縫衍射觀察光的衍射現象時,通過調節單縫的寬度,發現在屏上出現了明暗相間的條紋,其寬度隨著單縫寬度的減小而變寬,為什么?
3. 某同學用折射率為1.5的圓偏振片觀察光的偏振現象,入射光波長為550nm,他發現在圓偏振片轉動時屏幕上一部分亮區變成了暗區,他不知道這是何原因,你能幫他分析一下原因嗎?
4. 某同學在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時,第一個步驟是安裝實驗裝置,出現的問題是:他把兩個完全一樣的雙縫實驗裝置裝反了。你認為這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以上問題僅供參考,具體答案和影響還需要根據具體實驗操作和數據測量進行判斷。
題目:一平行于主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已知凸透鏡焦距為f,求此透鏡的成像范圍。
【分析】
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當物體位于一倍焦距以外時,才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為焦點,由此可求得成像范圍。
【解答】
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當物體位于一倍焦距以外時,才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已知凸透鏡焦距為f,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為焦點,因此物體距離凸透鏡的距離應大于2f。
當物體距離凸透鏡的距離為$x$時,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得:
$1/f = 1/x + 1/2f$
解得:$x = 2f - f = f$
因此,凸透鏡的成像范圍為:$f < x < 2f$,即$f < x < 2f$。
【說明】
本題中未給出光屏上光斑大小的具體數值,因此無法進一步求出成像范圍的具體數值。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光屏上光斑的大小和形狀來確定成像范圍。同時,本題中未考慮光屏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對成像的影響。
希望以上例題能夠幫助您解答相關問題。